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2024河南经济盘点丨一见创新:奏响最强音

  • 2024年12月12日 11:02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盘点2024年河南经济辞典,居首的词必须是、也肯定是“创新”。其大力度、高频次、广范围,都属空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矢志不移走好“华山一条路”。

  这“华山一条路”,是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的敢为人先,是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的持之以恒,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时“必须入局而不能出局”的坚毅果决。

  这“华山一条路”,是出路、是新路,更是我们毫不犹豫选择的生路。

  ——创新,已成为全省上下最大的共识,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

  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

  郑州大学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建成,致力于探索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国内首个应用临床眼科大模型“伏羲慧眼”正式发布,能够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孵化出全球首个固氮纳米酶产业化公司,变幻21世纪化学“魔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这一过程,对各个省份来说,是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顺应变革,则可以弯道超车;引领变革,则可以大有作为。

  塑格局——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形成,“两城一谷”蓬勃发展,龙头引领效应显著。

  塑体系——新建省实验室26家,省产业研究院、省中试基地等同步建设,贯通产学研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塑功能——河南通过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创新体系建设稳扎稳打,创新平台夯实基础。

  创新,打造产业新活力

  产学研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路径。如今,经济社会已从工业时代进入了数据时代。数据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创新,而知识创新者多来自高校。

  河南勇于创新不止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更相见”,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从“象牙塔”走向“生产线”。

  创新从来离不开产业。河南创新聚焦“7+28+N”产业链群发力,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布局提供源源动能。今年10月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5%、16.0%;全省工业机器人、锂电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9.4%、72.3%。

  创新从来离不开教育。河南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的系统性举措,推进高校成梯队、上水平、起高峰,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创新从来离不开科研。河南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不断提升。自2021年起,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连续3年超千亿元。

  创新,营造发展新生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12月9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全省科技工作者济济一堂,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郭天财表示:“我获得过很多荣誉,但最开心的还是老百姓叫我‘郭小麦’,这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信任和鼓励。”

  在气象学上,有两个概念,叫“小气候”和“大气候”,放在人才培养上也是如此。河南科技工作者,守实验室一方小天地,却以“国之所需”确定“研之所向”,这得益于他们的脑中知识、胸中志向、心中情怀,更得益于河南的开放怀抱、求贤若渴和生态营造。

  ——以政策吸引人。河南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着力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潜力人才,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目标渐近。

  ——用制度激励人。河南准确把握科研活动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持续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揭榜挂帅”“科技副总”等各种活机制、活办法,不断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用平台留住人。今年全省新增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即将吹响,创新河南,正在迈上新的台阶,朝着打造一流创新生态2.0版勇毅前行。(执笔 栾姗 段伟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