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家里有矿”的河南,正忙着布局什么?

  • 2024年11月27日 10:31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原标题:“家里有矿”是什么体验

  盘点11月,河南“新特产”培育钻石频频“出圈”,大事喜事不断。11月13日,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11月20日,郑州培育钻石国际交易中心(筹)及珠宝国检河南实验室揭牌;11月1日,参与研发中国第一颗培育钻石的DEINO品牌首次进军上海开店;此前,小米新款手机镶嵌了一颗6分“河南造”培育钻石,也引发行业沸腾。

  入局培育钻石上热门,“家里有矿”的河南,正忙着布局什么?一路发展如何更璀璨?

  咱家里“矿”多

  听说有优惠券补贴,价格还便宜,郑州市民郑鹏鹏到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线下“公盘”(毛坯—裸石—成品看货会)交易市集上,挑选心仪的结婚钻戒。“同样大小的镶钻首饰,培育钻石饰品价格只有天然钻石的1/10。”他说。

  郑鹏鹏能在家门口挑选到各种款式的培育钻石首饰,得益于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新推出的“钻石市集”公盘开放日,得益于61年来迅猛发展的河南超硬材料产业。

  近日,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看到,培育钻石的“初始模样”如纽扣般大小,通体发黑,像个“丑宝”,经过设计、激光切割、打边等几十道工序“美颜”,“丑宝”蝶变成珠宝。

  从打磨好一颗钻石,到“打磨”出一条产业链,以人造金刚石为代表的超硬材料产业在河南迅猛崛起,一大批优质的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工厂、金刚石生产设备制造商、金刚石材料生产商在河南聚链成群、聚链成势,形成“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的行业格局。

  目前,郑州超硬材料产业链已汇聚122家企业,产业规模近200亿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毛坯生产国,河南产能占全国的八成以上,河南可谓妥妥的“家里有矿”。

  家里“矿”的春天来了

  在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一楼是熙熙攘攘的培育钻石市集交易、毛坯钻石线上交易平台,楼上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实验室,从实验室向窗外望去是一排排的钻石生产车间。在1600℃的高温高压下,石墨柱经过两三周“孕育”,就能产出1克拉以上的高纯度钻石原石。实验室里的切磨工匠每天也能“磨出”2克拉裸钻。

  随着超硬材料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培育钻石的成本一步步下降,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培育钻石的春天已来。

  在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数字化培育钻石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大屏上实时记录着全产业链产品库存变化情况,本土培育的惠丰钻石、佳睿福、碳为钻石等培育钻石品牌纷纷入驻;1290平方米的众创工坊、16个直播间、15家品牌中心、40家战略伙伴实时更新,“供应链+库存共享+线上线下交易”多元化、多层次、全产业链的服务生态正在加快推进。

  郑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按照“一核心三基地”布局,推动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创新核心区、郑州经开区超硬材料高端制品生产基地、荥阳市超硬材料规模化合成基地和航空港区超硬材料加工贸易基地联动发展,打造超硬材料产业新高地。

  “点石成金”更璀璨

  如果说第一代材料人用一甲子的时光,完成了金刚石产业“无中生有”的上半篇文章,那么河南超硬材料瞄准品牌发力的下半篇文章,才刚刚起笔。

  “家里有矿”不等于“家里有宝”。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佘丁顺看来,从“玩石头”到“玩钻石”,要实现“点石成金”,除了要修炼硬技能,更离不开艺术设计、文化审美等软技能,除了要破解传统难题,更要钻研创新解法。

  面对困惑,他们迎难而上,选择啃“硬骨头”,让难题有了新解。

  在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首个彩色培育钻石今年5月开始量产,蓝钻、粉钻、黄钻抢滩海外,让漂亮宝石界的“顶流”也有了“河南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正在打造珀丽诗、瑱言等培育钻石新锐品牌,4.56克拉祖母绿切割钻戒和2.55克拉圆形切割海浪钻戒,在珠宝展上频频亮相。

  从“家里有矿”到“点石成金”,一条“矿”潮涌动的金刚石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正璀璨铺开。(记者 齐亚琼)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