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新赛道上跑出河南速度 新能源汽车之城"郑"崛起

  • 2024年11月11日 11:16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今瞄准了汽车产业新赛道,正被打上“新能源汽车之城”的新标签。

  11月9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汽车产业发展合作对接活动上,来自“政产学研用”各界的代表对接交流、寻求合作,为河南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汽车产业既是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也是公认的最能体现区域经济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全新的智能网联时代。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近年来,河南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点培育的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倾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新赛道之上,正在跑出“河南速度”“郑州速度”。

  目前,河南有17家整车生产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基本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配套设备、物联网的完整产业链。尤其是郑州,集聚了7家整车企业、150多家配套企业,拥有国家级汽车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16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到39家,汽车产能超260万辆、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郑州汽车产量69.12万辆、增速83.5%,新能源汽车产量36.17万辆、增速901.9%。预计全年整车产量超11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70万辆。”郑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正在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力争2025年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超150万辆,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看来,郑州抓住了历史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这里环境好、潜力大,整车及相关配套企业可以放心投资、深耕。

  数字安全企业来了,不少汽车新势力也来了,带着新款车型而来,也带着诚意和合作而来。

  “老伙伴”有了“新计划”。

  “汽车产业进入智能网联时代。”“汽车发展成了四个轮子上的‘超算中心’,是家和办公室以外的第三智能空间。”……虽然还在学开车,但河南老乡、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是懂车的,“汽车行业是最注重安全的,360在这个行业找到了知音。软件在定义汽车,我们将把积聚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服务、高端人才、研发创新等优势落地河南,全面开展本地化运营,深度赋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去年投产以来,郑州比亚迪已累计生产整车近60万辆。“比亚迪将不断从新产品、新技术中催生新动力,携手河南打造汽车产业合作典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焕明直言。

  郑州是东风汽车重要的轻型商用车、乘用车整车和发动机制造基地。“东风汽车将整合优势资源,支持郑州基地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高性能、高质量、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河南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吕海涛说。

  “新故事”开启“新篇章”。

  上汽与郑州结下了深厚情谊,智己汽车与郑州的缘分也将开始。“智己汽车下一代战略车型已决定明年落户郑州经开区生产。”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透露,“这只是起步,未来将有更多车型在这里生产,更多智己汽车会行驶在中原大地。”

  作为河南本土培育的新能源自主出行品牌,智行盒子又在做什么?“新能源汽车产业里面已经不再缺一个新的汽车品牌,我们的定位是‘新能源定制车+数智运营管理平台’,用大数据和AIoT物联网技术赋能B端数智出行,帮助车辆、司机、车队和监管部门之间更好地沟通协作。”自称“新河南人”的智行盒子创始人、董事长张署光坦言,“这个月底,智行盒子首款定制车将实现交付。”

  蔚来汽车希望与郑州合作,打造一条电池全产业链;理想汽车计划在河南加大5C超充站建设……行合趋同、千里相从,在各方助跑下,河南汽车产业坚定向“新”、以“质”图强。

  聚合力、开新局,郑州向着“新能源汽车之城”加速奔跑。(记者 王延辉 康亚飞)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