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豫苏产业链对接签约超285亿元

  • 2024年10月14日 09:49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千里豫苏一线牵,携手合作正当时。10月12日,由河南省政府主办,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苏州市政府、信阳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24豫苏产业链合作交流对接活动在苏州举行,活动以“共筑生态、链向未来”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革命老区振兴的决策部署,巩固苏州信阳对口协作、深化豫苏产业合作、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本次活动共达成签约合作项目114个、签约总金额285.1亿元,有力推动了豫苏两省携手并进互利共赢。

  豫苏交流渊源长

  河南和江苏的交流源远流长,古有大运河,今有“米”字形高铁网。

  “江苏与河南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优势互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在活动致辞中说,长期以来,河南为江苏输送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成为很多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河南的重大项目有江苏企业参与,江苏的各类市场也有河南企业的身影。在豫的江苏商会,会员数量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苏企走进河南,扎根河南。

  “真诚期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力促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豫苏合作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魏晓伟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苏州与信阳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推动苏豫两地文化交流、产业对接、创新发展、政务服务、人才交流等多领域的合作。

  “2022年苏信对口合作以来,两地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促进产业链深度对接,互助提升,联动发展,成功打造了苏信合作总部基地、苏信产业园区等一批引领性项目。”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旭翔在致辞中说,相信在市场化机制引领下,两市产业链一定能够同频共振“链”出精彩,苏信合作也一定能够再上台阶,再结硕果。

  两地产业协作空间广

  河南和江苏都是经济大省,两地产业具有一定互补性。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杨新生在会上表示,本次对接活动为长三角广大企业家了解河南、投资河南搭建了新平台。

  “当前河南正处在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关键期,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现代轻纺、现代医药等七大产业集群为长三角广大企业家投资河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杨新生在会上热情推介了河南制造业的基础优势、重点布局和发展生态。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加深江苏乃至长三角企业对河南的了解,推动豫苏合作站上新起点,迈向新高度。

  作为制造业强省,江苏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上有不少成功经验。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李强介绍了江苏省全面加强“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的经验和成果。

  “我们鼓励支持有需求的企业赴河南投资兴业,也诚挚欢迎河南企业来江苏创新创业。相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促进江苏与河南两省的产业合作更加紧密。”李强在会上表示。

  苏信对口合作效果好

  信阳是豫苏合作的主力军,也是受益者。

  “苏州产业发达,结合信阳的优势,我们希望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绿色家居、生物医药、新材料6大产业上和苏州加强合作。”信阳市副市长李新伟说,信阳将紧抓苏信对口合作机遇,加快产业贯通、创新融通、要素协同,携手推动对口合作结出更多丰硕成果。

  江苏苏美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学虎分享了在豫发展成果和合作经验。“我们与信阳市淮滨县的合作始于责任担当,成功于共建产业合作生态。”林学虎表示,苏美达发挥自身在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专长,通过多种方式的合作,有效带动了淮滨县及周边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开发了周边5县1区23家中小型服装加工厂,间接拉动了近1200人的就业。

  看中河南优势的还有独墅联盟会长、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益华,作为一家享誉业内的医疗器械协同创新体,他们已经大手笔布局郑州航空港区,先后组织三批优秀企业前来考察洽谈,头部13家企业已有落地计划。(记者 陈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