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上半年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884亿元

  • 2024年08月01日 11:01
  • 来源:郑州日报
  • 责任编辑:经晓佳

  原标题:上半年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884亿元 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

  7月31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省政府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上半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884亿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功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

  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化人才队伍,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新路径,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367.4亿元,同比增长33%。2024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技术合同成交额884亿元,同比增长45%,成功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需要平台赋能。围绕平台载体建设,我省布局建设了一批链条贯通、功能互补的平台载体,进一步推动实现“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衔接。

  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依托高新区、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岛等创新资源集聚载体,布局建设了2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首批10家省级示范区建设以来,承担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00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29亿元,推动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组建中试基地,命名建设50家省中试基地,前三批36家中试基地挂牌运行以来,累计成功转化科技成果651项,实现中试服务收入14.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培育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88家,其中国家级6家。2023年,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成技术转移项目6000 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1亿元,组织技术交流推广和培训活动2700余次,服务企业1.6万余家,解决企业需求2万余项。

  打造高素质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围绕构建专业化引育体系,持续壮大人才队伍,我省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引导科研人员主动转化科技成果,努力打造高素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加强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引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支持和专业辅导工作。省科学院成立成果转移转化部,2022年以来,已引进5位成果转移转化人才,100多人获得技术经纪人资格。

  强化人才梯度培养。每年举办全省技术合同登记员培训班和技术经纪人初级、中级培训班等50期左右。截至目前,已培养初级技术经纪人5000余名、中级技术经纪人200余名,培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专兼职技术转移人员5000余人次。

  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遴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嵩山实验室等18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试点改革,共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1600余项、技术合同金额3.3亿元,带动试点单位签订技术合同近8000项。

  同时,全省成果转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按照“自下而上提出需求、自上而下落实服务”思路,开展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组建“专家百人团”,开设定制化培训课程,开展“百人团助基层”活动,向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和创新主体提供技术合同登记、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指导和服务。市场化运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和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揭牌建设洛阳分中心、周口分中心,构建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为核心引领、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为重要支撑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共征集技术成果1.1万余项、技术能力清单587项。

  全面提升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水平

  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持续加大科技成果产出供给力度,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机制,优化服务体系,强化平台载体支撑,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

  围绕“7+28+N”产业链群培育,我省要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化绩效为目标的科技项目立项组织机制,建立需求导向的科研组织方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面向市场开展“订单式”研发,强化科技成果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力争到2025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960亿元。

  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纳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考核奖励力度。探索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拨投结合”模式,对初创期重大原创性技术项目先期给予支持。鼓励各地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政府购买服务、财政后补助等形式,加大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投入力度。

  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载体支撑,推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与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中原科技城建设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对创新验证项目进行个性化支持,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初一公里”。提升中试基地运行绩效,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实现我省“7+28+N”产业链群全覆盖。(董艳竹)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