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把优势化为胜势——走进河南平台经济

  • 2024年06月04日 10:22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把优势化为胜势——走进河南平台经济(中)

  技术和数据革命下,平台经济推陈出新,正在改变一切。

  在这场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发展的竞逐赛中,河南平台经济正在迎头追赶,迎来深化提升新阶段。

  “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关键在于平台经济的引领带动和有力支撑。”今年2月20日,在平台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部分平台企业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点题亦破题。

  发展平台经济,河南有哪些优势可再造,发展差距又在哪儿?知家底,明优势,找不足,方能再造新未来。

  我们发展平台经济的优势都有哪些?

  平台经济发展逻辑,源于链接和融通,成于消费应用新场景。

  近日,中钢网公布了2023年成绩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5558万元,同比增长27%,行业下行期业绩逆势飘红。

  河南这家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逻辑,是以行业大数据和产业数字化为依托,链接原材料、生产厂商、配送物流、终端消费者,实现了对相关要素资源的优势再造。

  以中钢网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呈现出的活力,反映出“融通产品服务,整合创新要素,拓展消费需求”的平台经济形态,正在市场层面获得消费认可。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反向观之,河南的资源禀赋,将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看产业资源,奠定平台基础。

  河南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链条完整,工业基础雄厚且门类齐全,特别在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显著优势,为电商平台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二看交通物流,疏通发展血脉。

  物流业连通着平台经济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河南铁公空水多式联运发力,正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国际化和标准化物流枢纽。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面布局,许昌、焦作等地协同发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贸易通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升级枢纽经济优势,与平台经济优势再造同频共振。

  三看人力消费,支撑场景生成。

  河南高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为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兴业态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创新动力。我省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为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用户群体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利于加速形成平台应用场景。

  四看创新资源,提供算力支撑。

  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果。《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河南排名全国第九,河南算力技术分指数、算力环境分指数均位居前十,郑州居我国“算力二十强市”第十四位。

  可以预见,就像淘宝电商、直播平台等赋能浙江、杭州,打造出属于当地的电商生态再反哺城市发展一样,河南未来也有望打造出当地平台经济生态,实现优势资源再造,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和提升。

  我们发展平台经济的基础到底如何?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历十多年发展,河南平台经济发展基础牢、扎根深。

  量在增多。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河南平台经济相关经营主体约107.68万户。经营主体活跃,凸显平台经济活力。据了解,目前全省拥有重点平台企业168家,其中电子商务类平台企业78家,去年实现交易额4813亿元,同比增长18.7%;生产生活类服务平台30家;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60家。

  质在提升。依托地方产业和物流优势,我省培育出一批细分领域优势企业,蜜雪冰城、锅圈食汇、折扣牛等新连锁经营类平台,已成为消费行业标杆型、引领型新势力。跨境电商致欧科技已在创业板上市,UU跑腿位居行业前三,中钢网、中原大易主打大宗商品物流……一批在特定行业和垂直领域的“优等生”迅速崛起。

  特在聚集。河南形成了一批以郑州跨境电商、洛阳瑜伽用品、南阳艾草、许昌发制品、信阳茶叶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电商集聚区,生态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新在成长。一批头部直播电商如海一云商、丹妮茶叶、乔乔好物、小花妞、新华网汽车直播基地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新型业态增长强劲。瑞茂通、中钢网等一批本地大宗交易平台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融在加速。我省拥有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60家,中信重工矿山装备等1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服务水泥、电力、煤炭等相关企业1.04万家,融合应用场景进展显著。

  河南平台经济的底子和基础,是河南资源禀赋下优势再造之力,是创业创新活力迸发所显,更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全新实践,加速推进河南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还有哪些弱项需要补强?

  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尽管发展成效明显,但河南平台经济,依然横向有差距,纵向有短板。

  河南省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周宜游认为,当前我省平台经济发展还面临着社会认知不充分、平台思维不浓厚等发展环境问题,也面临着区域和行业竞争压力巨大等现实问题。

  做强平台经济是个系统性工程,必须从结果导向和市场导向,清醒认识一切不足,破除一切羁绊桎梏。

  认知有差距——

  我省一些地方政府,还需因地制宜把平台经济与地方发展,与具体产业、企业发展融合推动。

  省内一些企业,未认识到平台经济是高度信息化基础上实体经济发展的新业态,还把平台经济看作是虚拟经济。

  思维不充分——

  小米从造手机到造汽车的跨越,蜜雪冰城、锅圈食汇、折扣牛的快速成长,都是依托平台实现要素资源和供应链、产业链创造性整合的结果。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产业平台化趋势认识不充分,不善于用平台思维实现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

  多数企业对平台思维最核心的理念如要素资源和供应链、产业链整合功能认识不全面、不充分。

  政策不精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平台经济发展,先后出台《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关于加快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但一些地方和职能部门在具体落实中,不少具体的政策供给与经营主体的政策需求还不够对路。

  融资不畅通——

  政府设立或主导的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受基金风控和监管考核的双重约束,平台企业“看得见用不了”。

  现行信贷监管机制下,平台企业由于缺少可抵押的资产,取得信贷融资难度较大。

  竞争压力大——

  平台经济领域竞争极为激烈,发展机遇稍纵即逝,颠覆性风险说来就来。

  我省168家重点平台企业中,除了一部分细分头部,总体呈少、小、弱状态,与当前市场竞争格局极不适应。

  研发投入不足、新商业模式设计能力不强、高端人才缺乏等若不引起重视,实现弯道超车创新发展更难。

  若平台经济未能发展壮大,外地平台企业强大的数据流、资金流、税收流集聚功能,如同强大的抽水机,可能会造成一个地方“看不见的空心化”,也即一个地方可以有众多的人口,可以有活跃的实际消费行为,但销售额和税收有可能通过平台企业全部流向外地。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发展平台经济,河南要明晰优势,更要敢于直视差距。只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必将激活我省平台经济新动能,迈步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征程。(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万军伟 段伟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