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2月19日电 (王宇)翻山越岭、跨河越谷,背着40多斤的仪器,一走就是几公里,经常还要风餐露宿于深山老林之中……12年的测绘工作,许力刚淬炼出了一颗至真至纯的匠心。
2月16日,2022年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来到中铁七局郑州公司位于新密市的一建筑工地,见到了该公司的测绘工程师许力刚。
2011年7月,大学毕业的许力刚被分配到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公司,很多同伴抱怨基层太苦太累,只有许力刚默不作声。“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踏实学、努力学,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他说。
工作12年来,许立刚负责的20多个项目从未出现过一次测量偏差事故。他研究的无人机测量技术,应用后为企业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被河南省评审小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工作岗位是我的战场,每一次测量精度的提升都是打下的胜仗。”许力刚说。
参加工作十余年来,他所测量的水准路线长度达1000多公里,测量过的GPS控制点多达4000多个,从未出现过一次测量偏差事故。
“测量工作是施工生产的重要前提,一马虎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把握一分一毫的测量精度,这就是测绘人的匠心所在。”许力刚说。
许力刚介绍,测绘工作大致包含两部分:工程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在实际测量绘制中,每个结构物的数据都要准确无误,哪里有桥,哪里有房子,标杆的位置和尺寸……有时候一张图纸上要标注上千个数据,却不能有一点差错。”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他都要复测,不厌其烦地反复测量、复查,直至精准高效。
在实际工作中,工程测绘尤其艰苦。翻雪山、穿森林、越草地……测绘工作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
“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东北进行测绘作业时,仪器经常冻到无法开机,我们要给测量设备准备‘热水袋’,有时候碰到树木繁茂的区域或者没有路的地方,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作业。”许力刚说。
许力刚介绍,要做好测绘工作,需要掌握多项技能,“首先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要熟练,同时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尤其是三角函数要学好。此外相关的数据分析软件不断更新,也应加强学习。”
“测绘工作要跟着项目走,出差在外是常态。”许力刚告诉记者,他经常连续几个月扎根在工地上,甚至有过连续三年没有回家的经历,“测绘工作不同其他,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天和工地、测量打交道,要想做好,要耐得住寂寞。”
多年来,许力刚一直坚持冷静钻研、认真总结,很快把自己在测量工作中总结的几套方法毫无保留地整理成文档材料,共享到公司技术交流平台中供大家学习,大大提升了公司技术人员整体测绘水平。他在中国中铁举办的第十五届工程测量技能大赛中被授予“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且被中国中铁聘为“青年技能导师”。
2021年,中铁七局设立“许力刚技能大师工作室”,每月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现场授课+在线课堂”的模式,与菏兰高铁、沿黄高速等重点项目的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并通过以赛验学、以赛促学,促使陈兴意、智少军等大批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公司鼓励我开展传帮带,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新要求。”许力刚说,“我要做好匠心和技艺的传承,推动他们成为科技强企的中流砥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