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社会与法 > 正文 >

中原工匠:破解0.01毫米的难题重置进口设备编程

  • 2022年04月05日 13:11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邓小强

司书强在介绍发明的专利。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5日电题:中原工匠:破解0.01毫米的难题重置进口设备编程

  记者 李贵刚

  在河南中烟,有一群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分享创新的一线工人,用不断追求的创新步伐践行着中原工匠精神。

  破解0.01毫米的难题

  “供纸搓接的参数系统调整,0.01毫米的调整,就能解决很多生产出现的难题。”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卷包部卷接维修工、烟草行业高级技师司书强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烟草生产制作环节,搓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会出现翘边、漏气、掉色、吸阻通、风率等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司书强和他的团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技术创新,解决了诸多技术瓶颈。

  “生产设备引进来后,大多是标准参数,我们在实际运行中把标准参数改造成个人参数。”司书强介绍说,设备运用改造后,不仅破解了难题,稳定性、可靠性都大大提高了。

  “我们就好比是飞机的试飞员,在飞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问题。”正是得益于这种技术突破的“试飞精神”,司书强和他的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细支卷烟的需求,卷接设备急需新增。企业有需求,已接近退休年龄的司书强再度披挂上阵。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向专业厂家订购,费用惊人且周期长,制造中心提出自主改造,这在行业尚属先例,没成熟案例,没现成经验,司书强带领技术人员对烟枪、传送、搓接等关键位置进行了新的结构设计,对许多零部件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攻克了烟支成型困难、搓接不良等多项瓶颈难题,最终提前一个半月将新设备交付生产,3台自主改造设备为企业节约费用1100余万元,更是为细支卷烟占领市场先机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司书强和他的工作室团队在工作实践中,共发明了200多件专利。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行业里,司书强不仅仅是公认的大工匠、技术领域的“天花板”级别的领军专家,还是同行里诸多高技能人才的“非常”师傅。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交流平台,司书强将自己平身所学的维修秘诀倾囊相授于年轻的维修工们。

  其中,司书强带的诸多弟子中,河南中烟安阳厂高卫军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去年,“高卫军创新工作室”喜获全国示范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重置进口设备编程

  除了司书强,在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还有一名“艺高人胆大”的电气维修班长于红丽。

  今年48岁的于红丽从普通一名电工干起,经历了制作中心的三次技术改造。20世纪90年代,在新郑卷烟厂,刚刚毕业不久的于红丽还是一名“小白”,干着最基础的接线、放线等工作。

于红丽在介绍“创客空间”。

  “在那个年代,女电工很稀罕,可以说我是少数中的少数。”于红丽谈及从事电工的缘由说道。

  进入21世纪,于红丽逐渐成长为企业的骨干,也就是在那时,经历了企业的第二次技术改造。“当时发现改造,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广、难度更大、软件、硬件都得学习掌握。”于红丽回忆说,由于技术的更新迭代加速,她和电气工们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2012年,第三次技术改造,于红丽全程参与,彼时,她已成为企业电气化领域的“领军人物”。

  几年前,制造中心从意大利进口了两台设备,价值500万元人民币。“投入运营后,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三天两头出现小毛病。”于红丽介绍说,“国外专家来一次花费巨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于红丽和同事们决定把这两台进口设备的编程删掉,重新设置编程。

  “英文编程也看不懂,我们当时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等于给机器设备换了一个大脑。”于红丽回忆,当时全身心投入到编程修改中,竟然忘记了担心,“事后也是吓了一身冷汗。”

  最后,事实证明,于红丽和同事们重置的编程更符合生产,设备运行更加顺畅、稳定。

  2015年,以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红丽的名字命名的“于红丽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运作过程中,坚持以“活力制丝、匠心锻造”的制丝部精神为引领,始终秉承“金丝智造,创意无限;头脑风暴,克难攻坚;精钻细研,服务生产;技术传承,人才摇篮”的理念,结合制造中心发展目标,大力倡导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不断提高全员创新意识,持续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