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新河南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台资企业携台湾工艺入驻大别山“变废为宝”
  • 2021年10月04日 18:3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赵伟涛
  •   中新社信阳10月4日电 题:台资企业携台湾工艺入驻大别山“变废为宝”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把台湾工艺融入信阳茶中,品尝起来色香味俱全,与台湾乌龙茶相比毫无逊色。”这是参加两岸媒体中原行的多名台湾媒体人士,在品尝台资企业生产的“信阳乌龙茶”后共同的感受。

      金秋的大别山区,一派丰收景象。虽然早已过了信阳毛尖茶采摘旺季,但从台湾引进的茶叶采摘机,依然在核心产区的浉河港镇桃园村万亩茶园里穿梭忙碌。茶园不远处的信阳盛德来茶叶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德来公司)生产车间内,从台湾引进的生产设备,也在繁忙作业。

      今年50多岁的叶富初正在车间忙着烘焙茶叶。他既是员工也是当地茶农。

      “每月挣到7000多元(人民币,下同)。”叶富初顺手抓起一把半成品茶让记者闻香,“以前,这些茶都当作垃圾扔掉了。”

      在盛德来公司未入驻桃园村之前,每年春茶期一过,大量夏秋茶青叶便荒废掉了。

      “为何不利用起来呢?”在广东创业的盛德来公司董事长付伟决定返乡,和台湾合伙人一起开发信阳夏、秋茶深加工技术项目,将荒废的夏秋季茶青叶“变废为宝”。

      “在不影响信阳毛尖生产的情况下,实现茶园价值最大化,拉长信阳茶产业制造链条。”付伟介绍,他们引进台湾乌龙茶生产线,诚邀宝岛四位制茶大师,借鉴台湾冻顶乌龙茶生产工艺,独家研发出独特的“信阳乌龙茶”。

      “即便如此,信阳茶的利用率也仅仅只是5%,还有95%的利用率,市场空间很大。”

      付伟说,2019年在信阳建厂时,只是试点。如今公司日收青叶3万多斤,日产成品茶叶3吨左右,带动周边上万亩茶园每亩年增收超过3000元。

      信阳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徐一介绍,该企业是信阳市侨联引进的台湾和大陆两地合作的又一个实体项目,是两岸“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成功案例。一期项目投产后,带动当地直接参与茶叶加工生产的产业人员800人,间接带动茶农特别是没有一技之长的中老年茶农进行茶树养护、茶青采摘以及有关的第三产业。

      在用工方面,该公司员工几乎清一色是当地村民,且薪资待遇优厚,甚至胜过一些城市薪资水平。最高技工月薪能拿到2.6万元,员工最低也能拿到4000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正式投产的盛德来公司产品外销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地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助其扩展内销。付伟介绍说,今年市场慢慢回暖,预计年产值能达到1亿元左右。

      一个月前,河南出台了《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河南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实施意见》,又称河南惠台“农林32条”。该意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与台湾同胞分享河南省农业林业领域发展机遇,支持台胞、台企参与河南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

      在看到河南惠台“农林32条”中的贷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诸多利好政策后,付伟直言,“我们的生产规模还会扩大,新的生产线建设已提上日程,这项政策真是及时雨。”

      付伟介绍,从2019年茶青收购情况统计看,可以将信阳地区过去几乎没有价值的60万亩夏秋茶青叶变为价值每年100亿元产值的“聚宝盆”,市场前景广阔。

      付伟展望道,二期项目工程投产后,将主要生产冰红茶、全自动生产线年产45万吨萃取液,每年又将增加约60亿元产值,届时将真正实现了当地夏秋茶青“变废为宝”的梦想。(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