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新河南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守正创新 补足中医短板:中医药文化发展研讨会在南阳举行
  • 2021年07月12日 16:5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王国玮在会上上发言。 会议供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王国玮在会上上发言。 会议供图

      中新网南阳7月12日电 (郝凌宇)中医药发展有哪些优势和短板?中医药文化核心在哪里?中医药创新目前进展如何?近日,在河南南阳举办的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医药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表示中医药的文化优势值得肯定,但仍需努力补足短板。

      河南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中医称为“众方之祖”,而依照书中经方优化创新而出的“清肺排毒汤”,则被推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使用。受传统影响,南阳当地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南阳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直言,中医药文化更需要在对中医药抱有疑虑的人当中进行推广,用中医古方治疗古代流疫的案例、古代中医济世救人的典型当做素材来讲故事,才能吸引民众了解、信服中医药的治病逻辑。

     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在会上发言。 会议供图
    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在会上发言。 会议供图

      与会专家认为,中医药不只在日常调养保健中发挥功效,在疫情面前也体现出了在流行病预防、治疗等方面的价值。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在医治理念、医药副作用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短板也引人注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王国玮表示,目前民众已基本能接受中医药的养生理念,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治病思维方面的科普仍然需要推进,从业者需用民众能听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着力推动相关内容传播。

      “西医是在治人患的病,中医是在治患病的人。”王国玮如此评价中西医处置病人时的思维差异。他表示,中医与西医与其说需要结合,不如说需要融合;不仅要融合中西,还要融合古今,与相关行业互相补充,在融合中发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人有机会、有意愿理解中医药文化,才能更好传承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行业的产业布局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明黎表示,相关企业以张仲景文化作为主题,扩展出了仲景健康产业,不只进行中药材种植和中药产品生产,还通过零售服务、仲景医院、养生食品、旅游养生等拓展形成一条健康产业链,扩大了中医药在当地的影响力。

      此外,仲景宛西制药营销公司总经理马云介绍说,该公司发起了“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以科学化的研究、科普化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向受众讲解经典中药的优势病症和优势病种,促使他们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自我调养,进而做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民众理解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医药知识提供了便利。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核心文化传承,也离不开在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遵循发展规律的创新。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海霞表示,中医药在高等人才教育、简便实用技术挖掘、标准制定等方面都随时代发展引入了创新元素,但在治疗标准制定和推行、中医理论创新等方面还需要着力推进。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海霞在会上发言。 会议供图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海霞在会上发言。 会议供图

      “除了院校教育,我们现在也很重视师承教育。”海霞表示,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在走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的道路,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医药在继承中创新的发展理念。

      以文化为根基、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与周边产业高度结合、以多种途径扩大传播是与会专家给中医药发展开出的“药方”。专家表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民族宝贵的科学结晶。不论西医中医,都是以为病人治病为天职,两个医疗体系互相取长补短,将能更好保证民众健康。(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