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雨浸润田野,连绵的地膜宛如银带,铺展出丰收的希冀;金秋硕果满枝日,簇簇红椒与层层绿秧相互映衬,绘就出丰收的画卷。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宋河镇,小小的辣椒承载着几代人的奋斗与梦想,从零散种植发展为特色产业,从解决温饱走向带动致富,它以蓬勃的生命力谱写了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崭新篇章。

从马路市场到产业集群 40年蝶变书写奋斗传奇
“40多年前,我们挑着辣椒在209省道边摆摊,不仅风吹日晒,还总担心卖不出去。”回忆起当年摆摊卖辣椒的情景,宋河镇药铺村75岁的椒农陈进利感慨不已。
20世纪80年代,宋河镇已有农户零星种植辣椒,但由于种植分散、销售渠道单一,丰收的喜悦常常被滞销的焦虑冲淡。为了更好地售卖辣椒,村民将新鲜辣椒和干辣椒堆在公路旁,等待买家光顾。就这样,一个售卖辣椒的马路市场形成了。
1985年前后,安徽淮南、蚌埠、六安等地的客商看中此地交通便利、辣椒货源充足,便委托药铺村村民陈振岗、陈进利、陈进富等人代为收购辣椒,辣椒交易市场自此萌芽,但当时的辣椒收购价格每公斤仅6角到7角。
转机出现在1991年。为破解“种得多、卖得难”的困局,药铺村党支部书记陈振付等人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他们背着干辣椒,不远千里赶赴湖南长沙马王堆农产品市场,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商户推介“宋河辣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坚持换来了回报,不仅成功敲开长沙市场的大门,辣椒收购价格也跃升至每公斤1.4元,村民种植辣椒的热情瞬间被点燃。随后,他们又陆续开拓了南昌、重庆、芜湖、杭州等地的市场,“宋河辣椒”的名号逐渐在南方打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十年,宋河镇党委、镇政府敏锐地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机遇,将辣椒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按照“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推动辣椒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
如今,药铺村辐射带动周边轩楼、杨桥、大周、卢尧等16个村发展辣椒产业,建成了集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豫东最大的辣椒种植加工基地。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合作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是没有合作社,我这10亩地的辣椒根本种不起来。”药铺村脱贫户张秀的这番话道出了当地许多椒农的心声。“零散种植,技术标准不统一,辣椒品质参差不齐,一旦市场出现波动,种植户心里就没了底。”药铺村党支部书记、鹿邑正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振付是宋河镇辣椒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深知单打独斗的局限性。
2011年,在宋河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振付联合村里的辣椒种植大户成立鹿邑正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单位,该合作社不仅是宋河镇辣椒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更是种植户增收致富的“主心骨”。
“我们推行‘订单农业’,为种植户提供育苗、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陈振付说,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带领社员多次到山东考察,引进“艳红”“天宇”“三樱8号”等20多个优良辣椒品种。每年春耕时节,合作社以成本价向种植户提供种苗,并指导他们移栽、施肥、防治病虫害。到了收获季,合作社以保底价回收辣椒,彻底消除了种植户“卖难、价低”的后顾之忧。
在鹿邑正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宋河镇辣椒产业实现了从粗放生产到精细加工的跨越。据介绍,这里收获的新鲜辣椒一部分通过冷链运输,出口到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一部分经过烘干,被包装成自有品牌“椒正红”,走进全国各大超市;还有一部分被加工成剁椒、辣椒面、辣椒段,成为“老干妈”等知名品牌的核心原料。
“初加工显著提升了辣椒的附加值。以前卖新鲜辣椒,一公斤只能赚几毛钱。现在把新鲜辣椒加工成剁椒,每公斤能多赚一毛多。”陈振付以“艳红”品种为例算了一笔账,新鲜辣椒每公斤售价在6元左右,而每公斤新鲜辣椒可加工成约1.4公斤剁椒,剁椒每公斤售价在4元至5元之间,即便扣除人工、包装成本,收益仍有明显增加。
目前,宋河镇共有41家县级辣椒种植合作社,它们与4家农贸公司协同发力,构建起“基地+农户+市场”“合作社+收购商+企业”的产销模式。全镇辣椒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建有10座保鲜库、日烘干能力达30万斤的烘干房,引进18条剁椒加工流水线,日加工能力突破500吨。
进入辣椒收获季,宋河镇每天有40余辆物流车、300余名工人参与打包、装运工作,将优质辣椒产品发往全国各地。据统计,全镇日均上货量超过50万斤,年交易量达18万吨,年贸易额达12.6亿元,真正实现了以小辣椒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的发展目标。
从增收致富到乡村振兴 小辣椒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把土地租给合作社,我再到合作社打工,每月能赚3000多块钱,家里的事一点儿也不耽误。”药铺村村民陈文奇的一句话道出了辣椒产业为他的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他将家里的6亩土地流转给鹿邑正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可获得一笔稳定的土地流转费,他还在该合作社从事移栽、采摘等工作,日收入在120元到200元之间,真正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
辣椒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移栽、管护到采摘、加工,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据统计,宋河镇辣椒产业每年可吸纳劳动力1000余人,其中带动困难群众就业超过100人,每人每年可增收1万元至3万元。张秀就是受益者之一。前几年,在鹿邑正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她种植了10亩辣椒,合作社不仅为她垫付了前期的生产成本,还负责后期的辣椒销售。不到3年时间,她就还清了家里的外债。“现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张秀笑着说。
辣椒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宋河镇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进一步推动该镇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药铺村党支部借助辣椒产业发展的东风,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造废旧坑塘11个,盘活废弃宅基地51处,建设小菜园、小花园12个,新建文化广场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24盏、摄像头51个,切实增强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走,晚上黑漆漆的。现在路灯亮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我们吃完饭也能跳舞健身,过得跟城里人一样。”村民李老太笑着说。
不仅如此,宋河镇还以辣椒产业为纽带,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市级辣椒产业园,整合育苗、种植、加工、销售资源,坚持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品牌化提升、产业化发展之路,初步形成农工贸“一体化”和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积极探索“辣椒+文旅”模式,计划打造辣椒产品展示馆、采摘体验园,让小辣椒成为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
“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发更多辣椒产品,打响‘椒正红’品牌,积极培育菊花、白酒等特色产业,构建‘多产业融合、多渠道增收’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宋河镇党委书记张鹏表示。
从马路市场到产业集群,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增收致富到乡村振兴,宋河镇的小辣椒不仅“辣”出了产业兴旺好势头,更映红了农民幸福新生活。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宋河镇的小辣椒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奏响一曲愈加嘹亮的共富“椒”响曲。(侯国防 杨硕/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