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24日电 先后获得“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猕猴桃之乡”“国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等荣誉的河南省西峡县,是国内外公认的猕猴桃最佳适生区,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余万亩。经过40多年的培育发展,该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4.5万亩,挂果面积8.5万亩,年产量8万吨、产值8亿元,形成了“红黄绿”果肉与“早中晚”熟期科学衔接的产业布局,基地规模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县级前列。
10月24日,走进西峡县丁河镇简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塑料大棚内喷淋设施、自动温控系统和土壤监测设备一应俱全,物联网技术让管理变得智能高效。
“通过手机终端就能实时掌握果园状况,实现智慧化管理,真是太方便了。”基地负责人庞进超称,依托物联网技术,果园实现了病虫害预警、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和精准施肥,实现降本提质。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数字化为猕猴桃增添“科技范儿”。近年来,西峡县坚定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广“五改五提升”集成技术,持续推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不仅打造了“西峡贝贝龙”品牌形象、叫响“中国人的阳光金果”宣传口号,还探索“农业+”发展模式,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迈进。
同时,当地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坚持“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改良土壤、改良砧木、改良品种、改良树形、改良模式,西峡县实现猕猴桃产业的“二次革命”,已打造27个物联网维控智能微喷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猕猴桃示范基地,直接应用面积8000亩,带动辐射面积35000亩。
猕猴桃不仅带动种植户增收,还实现了延链增收。于2012年返乡创办西峡县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尧,依托河南省农科院的“有机肥替代项目”资金支持,将废弃菌棒和中药渣等废弃资源再利用制成有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种植的有机结合。
南阳正荣农业公司则依托位置优势,面向农户、就近收购、直接加工,有效填补了猕猴桃产业链空白。“现在公司上门收购,再不用奔波卖果了。”种植户曹国营如是说。
凭借猕猴桃资源优势,近年来,西峡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多家深加工企业,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该县拥有从事猕猴桃生产加工的规模企业10余家,建成保鲜库256座,贮藏量达3.8万吨,年加工能力4万吨,并研发生产果汁、果酱、果酒等8系列30多种产品。
在回车镇双河村的电商产业示范园内,猕猴桃的分拣线、包装线等正加足马力运转。“最近正是鲜果上市时节,订单接连不断,今年我们专门引进两个即食猕猴桃保鲜贮藏库,大大提升了园区的保鲜仓储能力。”该村党支部书记、电商服务中心主任朱贝说。
当下,直播带货成为新潮流,其中,果园之上的电商直播间引人注目。庞进超称,常有主播来基地做直播,从采摘到打包全程展示,消费者看得清楚、买得放心,此举不仅提升了销量,也增强了品牌信任度,已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南阳市五颜六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黄艳会便是众多网红主播之一,他不仅将西峡猕猴桃卖向全国,还带动上百户果农“触网”销售。目前,该县共有电商企业301家,其中跨境电商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全县电商年交易额达160多亿元。
从“山间野果”到“阳光金果”,河南西峡的这颗小果子,正铺就一条富民强县之路。(刘鹏 李海珠 刘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