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22日电 (陈贵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日前发布通报称,今年1至9月,该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17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8%,增势强劲。其中,出口表现尤为亮眼,总额达1948.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5.2%。
在这一亮眼的外贸成绩单中,作为拉动河南外贸增长“主引擎”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表现尤为抢眼。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2997.6亿元,同比增长29.3%,进出口规模在全国综合保税区中的排名跃升至第二位,占郑州市进出口总值的69.2%,占河南省的近半壁江山。同期,航空港区跨境电商产业延续爆发式增长态势,业务单量近2.1亿单,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单量增幅更达142%,彰显出新兴贸易业态的蓬勃活力。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能级提升,为外贸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今年10月3日,郑州航空口岸出入境货运航班量突破1万架次,成为中部地区首个迈入“万架次”级别的航空口岸。其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截至目前已突破47万吨,同比增长超四成,并提前超越去年全年总量。与“空中丝路”相呼应,“陆上丝路”也同步提速。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已累计开行班列近650列,国际公路运输网络亦新增2条线路,累计覆盖9国21条线路,“空陆联动”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愈发畅通。
政策创新持续赋能,推动口岸开放能级不断提升。据悉,郑州航空港区推行的“区港一体化”模式,已成功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新郑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9月,通过该模式监管的进出境货物达4.8万吨,同比增长25.9%。新郑海关将继续优化监管模式,拓展“AI智审”应用,推动涉企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智办”升级,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与市场竞争力。
除了精准的政策赋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为企业扎根港区吃下了“定心丸”。前三季度,航空港区深入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出多项具体措施。目前,全区备案外贸企业数量已超千家,企业活跃度同比提升超过44%。通过实施外贸“一类事”改革,14个高频事项实现整合办理,企业跑动次数减少86%,办理时间缩短92%。此外,一批重点项目,如投资4.8亿元的新南洋生鲜基地等正稳步推进,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积蓄后劲。
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是航空港区最突出的标识,未来将继续坚定走“枢纽+开放”的路子,构建高水平口岸体系,为河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书写新的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