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中牟“双节”累计接待游客306.21万人次

  • 2025年10月09日 10:47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9日电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河南中牟新区以“双节幻乐 趣游中牟”为主题的近百个文旅体消费场景为广大市民游客描绘出一幅“晴雨皆景”的节日盛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假日经济”答卷。综合中牟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和重点景区统计,“双节”累计接待游客306.21万人次。

图为游客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参观。
图为游客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参观。

  核心景区集群发力 沉浸式体验构筑“吸客磁场”

  随着电影《三国的星空》热映,众多游客循着电影的足迹来到河南,走进中牟开启一场沉浸式文化之旅。作为中牟文旅的“顶流矩阵”,各大景区以差异化主题活动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域,推动“一日游”向“多日停留”升级。

  其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百亩高粱地为天然剧场,21个剧场每日上演超百场演出,新增《麦子啊麦子》《薛怀义》等4部新剧引发观演热潮,经典剧目《幻城》《李家村》场场座无虚席,雨天上座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综合收入8141.0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24%,省外游客占比高达80%;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借二周年庆与“山海国潮节”双IP叠加,万颗南瓜构筑的“南瓜小镇”吸引亲子家庭打卡,《海豚奇幻秀·豫见海洋》红歌专场千人合唱国歌,非遗打铁花与“燧人取火”技艺融合表演、《山海洛神赋》首演等活动,实现单日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建业电影小镇以“奇遇国庆·一路有戏”为主题,160场互动演出与4大沉浸式剧本杀让小镇变身“移动剧场”,雨中女子打铁花表演更成社交平台爆款,带动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55%。

  此外,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双园联动升级体验,欢乐世界打造“巨幅国旗”造景,上演“盛世欢歌大巡游”,上线“精怪夜”吸引数万年轻游客打卡;梦幻王国聚焦亲子家庭,“熊出没小丑节”汇聚三大剧团演出与萌宠马戏首秀,与各大核心景区一起,共同构筑起“日夜联动”的文旅消费生态。

  文商农旅深度融合 全域旅游激活“消费蓝海”

  假日期间,中牟打破传统景区边界,以“文旅+”模式推动业态融合,构建“城乡互补、主客共享”的度假格局。

  在商业与文旅双向赋能方面,郑州杉杉奥特莱斯推出“全国景区门票当钱花”创新政策,联动“中原首届宠物生活节”吸引近千组养宠家庭,假期客流量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流量”向“消费增量”的高效转化。

  在撬动“体育+旅游”方面,中牟新区以郑州市第七届龙舟锦标赛在绿博园举办为契机,同步推出“非遗展演+龙舟文化展”组合活动,纸坊街高跷、大里王狮舞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第七届“金鼎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与第十届蝴蝶兰展相映成趣,形成“白天观赛、夜间赏展”的全时段体验和“赛事+文化+旅游”融合消费闭环,带动旅游收入增长近50%。

  此外,生态度假和乡村休闲提质升级成为新亮点,沙窝森林度假区的“欢乐秋收季”、Hillands大地之丘的“趣野潮玩节”融合自然教育与露营体验,九堡村农事体验、雁鸣湖风景区大闸蟹美食节等新场景吸引数万游客在田园野趣中感受“慢度假”魅力。住宿产品的优化供给和多元业态联动带动游客停留天数上升至3.5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玩起来”的消费趋势日趋明显。

  全周期服务保障 晴雨皆景彰显“温度担当”

  假日期间,中牟高效运行假日文旅市场综合保障机制,以文旅专属网格为抓手,从交通、服务、应急等多维度构建保障体系。

  在主要旅游交通干线,随处可见交警铁骑队伍在执勤巡逻;提前上线的中牟实时公交小程序,不送走最后一名游客不停摆的深夜公交,遍布景区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答疑解惑的志愿者,随时备勤的医疗急救、应急救援和消防队伍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此外,面对晴雨交织的天气,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增加室内剧场排期,并在排队区增设遮雨顶棚,设置休憩长廊,让游客惬意享受来自河南的“戏剧之旅”;建业电影小镇贴心提供姜枣茶、吹风机等驱寒物品,同时通过循环广播温馨提示、增设引导标识,叠加免费停车、行李寄存等基础保障;郑州杉杉奥特莱斯中牟店升级宠物友好服务体系;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免费发放国旗面贴、手持小红旗等节日礼品,让游客在雨天也能感受满满暖意。

  这个假日,中牟以“中国中牟·幻乐之城”的鲜明IP,阔步从“文旅目的地”向“度假生活方式”迈进。(张晨 张莹/文图)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