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27日电 (李海珠)“这账,以前是人管,现在,只需要通过手机app输入本人身份信息,不仅能看到村集体的全部‘家当’,还能随时查看、监督集体收益分配、股份分红、各种补助发放等情况。有了这个平台,村里的事再也不会是一本‘糊涂账’。”9月26日,在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陈马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党王政仁如是说。
王政仁所说的平台,是辉县市依托数智技术搭建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平台。该平台完善“财务管理、网报支付、预警监测、合同管理、财务公开、产权交易”等功能版块,对上连通全国平台,对下拓展功能,实现“家底全上网、过程可追溯、监督提前化”的目标。同时,通过“收支两条线”规范财务核算流程,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全过程闭环管理,打通“三资”监管难点堵点,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探索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模式。

据介绍,该平台集合了互联网大数据+集体“三资”监管+财务收支公开+问题监测预警+产权交易等模块化功能,前移“三资”监审关口,用数字化手段给集体资产装上“智慧大脑”,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公开化。
截至目前,辉县市540个行政村的集体“三资”数据全部上“云”,该平台共监管集体资金4.84亿元、资产3.17万项、资源262.1万亩,村民通过手机APP或一体机已累计查询超120万人次,日均点击量破4000人次。
此外,为了进一步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卡脖子”问题,辉县市发行两类“辉县农票”及“农票贷”,成功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转化通道,构建“量化确权+项目合作”双轨发行机制,切实推动了“沉睡资源”变“发展资本”。
一类农票将土地经营权收益量化到户、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资产变票据、票据可贷款”;二类农票针对集体闲置资产,引入国企和社会资本开展项目经营合作,按股权制发农票,兼具融资、兑现、增值功能,实现了集体增收和国资保值增值的作用。其中,南陈马村以122.95万元集体经营性财产生成农票,质押获得100万元贷款,让农特产品工厂生产线全速运转,年增收达75万元。
农村集体“三资”是群众的共有“家当”,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辉县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持续深化“三资”管理改革,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助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