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郑州航空港:"三品牌一生态"筑就中部人才新高地

  • 2025年09月23日 17:42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23日电   (陈贵洋)近30万产业大军在此聚集,14.6万持证技能人才于此成长,这里正成为中部地区技能人才汇流的“强磁场”。近日走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发现,该区通过精心塑造赛事、培训、融合三大品牌,厚植人才发展沃土,一条以技能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

  以赛聚才:从“竞技场”到“引力场”

  9月19日,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不仅是选手们比拼技艺的“擂台”,更是一个区域吸引人才、展示形象的窗口。

  其实,在2024年,郑州航空港区就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并推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永久落户于此。

  如今,国赛再次落户郑州航空港区,标志着一个集“比赛、展示、体验、观摩”于一体的“竞技航空港”品牌正在形成。

  大赛营造出的崇尚技能氛围,如同一个强大的引力场,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关注港区、选择港区。与此同时,依托梅河芳邻“选手村”和职业技能培训园,郑州航空港区将赛事资源转化为常态化培养能力。通过建设技能人才主题公园、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这里正从“比赛场”延伸为“孵化器”,从单一的竞赛地,升级为“产-学-研-用-留”一体发展的技能人才港湾。

  育用融合:从“课堂”直通“生产线”

  如何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精准匹配产业需求?

  郑州航空港区给出的答案是:深化产教融合,让企业成为育才的主角。

  这里不仅有富士康工程师学院、比亚迪实训基地等企业内训平台,更通过成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技工教育联盟,将“课堂”搬进“车间”。

  “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在富士康工程师学院的课堂上,企业导师正带着学员调试智能设备。这种“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已成为常态,学生入学即入职,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正在快速建设的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河南技师学院等项目,则将构建起一个更为强大的“强技航空港”培训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培训-实训-就业”的全链条支撑,确保人才技能与产业升级同步迭代。

  据统计,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的技能人才留岗率超过90%。

  生态留才:从“好就业”到“业有成”

  引来“凤凰”,更要筑好“暖巢”。郑州航空港区深谙此道,着力打造“技能成才兴业”的优质生态。

  在制度上,打破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壁垒,开辟专属晋升通道;在服务上,全面推行“人才一件事”,发放“中原特区英才卡”,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一揽子优质服务。此外,真金白银的支持更具吸引力:“INNOPORT创业郑州航空港”大赛对优秀项目的支持额度最高达2000万元。一个总投资30亿元、集培训、研发、交流、休闲于一体的人才集聚综合体也在规划中,旨在为人才提供全链条成长支持。

  在筑牢民生之本方面,郑州航空港区创新构建了“职达航空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城市HR”统筹、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平台支撑,以及“直播带岗”、“夜市招聘”等N种特色服务,精准对接如比亚迪、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今年以来已成功保障超十余万人上岗。

  业内人士认为,郑州航空港区通过系统布局“三品牌一生态”,不仅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铺就了人才成长的长期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