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河南中牟暑期累计接待游客795.86万人次

  • 2025年09月01日 10:02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1日电   2025年暑期,河南中牟凭借“主题乐园集群+农商文旅融合+数字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累计接待游客795.86万人次,同比增长6.8%,以“幻乐之城”的鲜明标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暑期答卷。

  集群化发展让“流量集聚”走向“留量沉淀”

  作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中牟八大主题乐园集群在这个暑期持续释放虹吸效应,通过差异化定位与深度体验设计,实现了从“一日游”到“多日留”的转变。

  其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700分钟不重复剧目构建沉浸式叙事空间,接待省外观众占比超80%,真正实现了“引客入豫”,成为全国性的文旅目的地;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三大园区联动推出“泼水电音季”“熊出没泼水节”“心动狂欢节”等主题活动,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郑州海昌海洋公园以“泰鲸喜狂欢月”为主题,360度环形海豚秀场与傣风泼水派对相结合,新增的“点斑原海豚”互动体验区吸引数万亲子家庭打卡;建业电影小镇围绕游客的多元需求推出《回到小时候》怀旧游戏、《村口小学堂》方言互动等体验项目,游客通过换汉服、品美食、参与心形打铁花等活动,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

  “中牟的主题乐园不再是单一的‘景区’,而是文化体验的‘超级IP’。”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郑鹏评价,集群化发展让资源互补效应凸显,数据显示,暑期中牟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3.5天,形成“玩在乐园、吃在街区、住在主题酒店”的全链条度假消费闭环。

  “文旅+”带动“一业兴百业旺”

  以文旅为支点,中牟推动“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商业”等多业态深度融合,构建起“业态互补、消费升级、效益凸显”的发展新格局。

  在“旅游+农业”领域,中牟策划推出“瓜潮幻乐·趣玩中牟”夏日吃瓜大会,以特色农产品为纽带,联动主题乐园、露营地打造“泼水派对吃瓜赛”“武侠风西瓜擂台”等12个沉浸式场景,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指尖”的价值链提升。

  在“旅游+体育”领域,中牟塑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从郑州绿博园“足协杯第二现场”,再到引进2025年郑州市篮球联赛等活动,市民在中牟观看各项比赛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景区推出的专项优惠和参与郑州杉杉奥特莱斯·中牟店9周年店庆“折上折”等活动,收获“看球+购物+休闲”的复合体验。

  在“旅游+商业+时尚”领域,“全国景区门票当钱花”政策、“中原时尚 艺秀中牟”郑州时装周等活动持续点燃消费热情。此外,中牟还是综艺及微短剧的热门取景地,“微短剧+文旅”的创新尝试,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实现了“以剧带景、以景促剧”的双向赋能。

  夜间经济构建“全时全龄”消费新体系

  夜幕下的中牟,正以“日间主题游乐+夜间文化体验”的全时格局,演绎着“不落幕”的文旅盛宴。

  建业电影小镇“暮色狂欢七小时”点燃夏夜热情,夜游游客占比超60%;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纳凉音乐派对”与星空帐篷营地结合,吸引近100万游客入园体验;作为见“郑”美好“青”凉一夏活动的分会场,绿博园将“音乐秀”“落日折叠音乐会”“喝啤酒大赛”等活动完美融合,成为郑州夜经济新地标。此外,顺发街特色街区的打造和21道河南地标美食的推出,大地之丘、沙窝等5大露营地提供多样化住宿选择,进一步丰富了夜间消费供给。

  “我们通过‘七节两季’主题活动供给,构建覆盖全时全年龄段的消费体系,让‘幻乐之城’成为更多游客的度假首选。”中牟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管世雷表示,夜间经济已成为中牟文旅收入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暑期的亮眼成绩,离不开中牟“文旅赋能百业”的政策支撑。当地出台《文旅引领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培育微短剧、冰雪旅游、演艺演出、文创潮品等产业链群,谋划建设9个文旅小微企业园,引入奥特曼主题酒店、喜见客栈等配套项目,带动就业超10万人。同时,“引客入豫”政策叠加240小时过境免签便利,吸引59个国家的百余个国际团体到访。从中原腹地到国际舞台,中牟正从“区域热点”向“国际目的地”加速迈进。(张晨)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