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开封禹王台区:优秀文化“坐”着板凳进基层

  • 2025年08月27日 12:03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27日电   “小时候常听二夹弦,这十几年没见真人唱了,今天一听还是老味道!”近日,在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公园“板凳说”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夹弦代表性传承人田爱云为群众演绎经典剧目,清亮的唱腔引得掌声此起彼伏,不少年轻学生还跟着学起了简单的身段动作。这生动的一幕正是禹王台区让优秀文化突破圈层、直达基层的缩影。

图为禹王台公园内,群众身穿戏服体验二夹弦。
图为禹王台公园内,群众身穿戏服体验二夹弦。

  如今在禹王台区,优秀文化“沉”下去、百姓需求“浮”上来的场景,早已通过“板凳说”融入日常。无论是二夹弦的婉转唱腔,还是面塑的指尖巧艺,或是贴近生活的针灸养生妙招,“板凳说”始终以群众听得懂的乡音、看得见的绝活、用得上的知识,将优秀文化从“展馆”“剧场”直接送到百姓家门口。

  “大家看这虹桥上的商贩,猜猜他们卖的啥?”在《清明上河图》版本展展厅里,开封市清明上河图研究会执行会长冯云涛化身“文化向导”,从北宋虹桥上的商贩吆喝讲到现代文创产品开发,时不时抛出问题。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在问答互动中读懂传世名画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柯家楼幼儿园里,面塑师邢胜男手把手教孩子们捏“小兔子”“小花朵”,孩子们捏着彩泥、听着“玉兔捣药”的民间故事,传统文化的种子在稚嫩心田悄然发芽;菜市街道东惠社区文体活动室内,群众跟着老师学起融合传统韵律的广场舞,音乐声、脚步声交织成最鲜活的文化图景——优秀文化以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方式,真正在基层“活”了起来。

  “以前总觉得非遗离咱老百姓远,现在‘板凳说’把这些都送到家门口,能看、能摸、能跟着学,咱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刚体验完针灸推拿的居民张女士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禹王台区“板凳说”微宣讲已开展活动65余场,覆盖群众近7000人次,不仅让中医药文化、非遗技艺、历史知识等优秀文化资源突破时空限制,直达社区、校园、公园等基层末梢,更填满了居民的“文化空闲时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的参与和喜爱中扎下根、开出花。(马晴阳/文图)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