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从鲁山绸到锦纶丝 一脉创新织古今

  • 2025年08月04日 12:07
  •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一部纺织面料史,也是一部创新史。

  从历史上名满天下的鲁山绸,到现代尼龙产业的锦纶,记者近日在平顶山触摸古今两种面料,感受到五彩生活的魅力,更感受到创新创造的活力。

  从《天工开物》到《老残游记》

  7月底的鲁山,柞树成林,随风摇曳,走进鲁山县赵村柞蚕原种场,蚕茧在恒温恒湿的厂房内沉睡,待春季破茧成蝶。

  络丝、牵经、刷浆、打纬……鲁山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织绸车间内,古法手工织机的机杼声不绝于耳,好似与旁边的现代织机在进行古今对话。

古法织造鲁山绸。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供图
古法织造鲁山绸。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供图

  正在纺织的工人王晓艳,以前在丝织厂操作现代织机,现在又成为古法织绸的能手。从现代织机到古法织机,看似弃新,实是求新。这是因为当地正大力复兴鲁山绸,从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力,推出手工高端产品、促进文化+消费是重要一步。

  “鲁山县柞蚕业历史悠久,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鲁山曾获得一体茧丝绸原产地保护国家认证、中国柞蚕之都、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等称号。”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贺贺介绍。

  历史上鲁山绸有20余道手工织造工序,成品绸缎轻盈柔软,光泽如珠似宝。鲁山绸色泽柔和、丝缕匀称、拉力强、伸度大、易染色,正是这份独特的魅力,使其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惊艳世界,被誉为“仙女织”。

鲁山绸工艺繁杂,有数十道工序。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供图
鲁山绸工艺繁杂,有数十道工序。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供图

  当地不断探索创新、改进工艺,让鲁山绸继续名满天下。对鲁山古代丝绸技术的探访,好似在读中原版的《天工开物》。

  清代、民国时期,全县经营丝绸商行有200多家。妇孺会络经,满城梭子声,从养蚕缫丝到织绸炼染、自产自销,鲁山绸全产业链繁荣发展。

  在清末小说《老残游记》中,就提到鲁山丝绸,“炕前挂了一个红紫鲁山绸的幔子”,可见鲁山绸在当时的知名度。

  近年来,鲁山县依托丰富的柞坡资源,发展集育种、养殖、缫丝、丝绸、服装加工于一体的柞蚕养殖加工特色产业,是全国重要的一化柞蚕主产区,占全省产量的40%。鲁山县的“中原养蚕织绸技艺”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从一块煤到一根丝

  走进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着眼前一根根洁白纤细的锦纶丝,难以想到它和煤炭有着紧密联系。

  因煤而兴的平顶山,近年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从煤化工向尼龙化工延伸,让一块块煤变为一根根尼龙丝,尼龙新材料已经成为该市的主导产业。

  和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多年来平顶山凭借资源优势快速发展。但一“煤”独大,也让平顶山形成了偏短、偏粗、偏重的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源型城市该如何发力?

  平顶山打破路径依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高水平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尧山实验室是平顶山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关键支撑,服务河南以及平顶山新材料集群重点产业链等建设,围绕尼龙等特色研究方向攻关,一些科研成果已在平顶山落地。

  平顶山学院副院长、尧山实验室副主任米立伟表示,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很多传统产业可以借助新的科技成果,进行改造、融合、延伸,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平顶山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政企联动,推动全市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三化一体”协同发展,向创新要动力,使一块煤、一粒盐蝶变为多种尼龙化工产品,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聚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平顶山已经形成从上游的煤炭开采,到煤焦化工、尼龙原料,再到下游的尼龙聚合、改性、纺丝、织布、印染,以及聚氨酯、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品等全产业链条,打通了完整的碳基尼龙化工产业链。

  按照中国尼龙城的发展规划,到2035年产值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

  从细节到性能

  在商场触摸一件速干运动服时,你会留意面料成分吗?齐磊来到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后,对面料十分关注,已经成为朋友家人眼中的面料顾问。

  工业尼龙造轮胎,民用尼龙织华服。在平顶山的尼龙产业体系中,已由过去工业尼龙向工业、民用双轮驱动发展,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是民用锦纶丝,锦纶是尼龙中国化的叫法。凭借耐磨、透气排湿、亲肤舒爽的优越性能,锦纶成为高档舒适服装面料的代名词。

  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其锦纶项目实现了两个“零的突破”:平顶山第一次生产出民用锦纶丝,河南也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一块重约6公斤的丝饼,由一根丝卷绕而成,其长度达到270万米以上,其韧性、强度、均匀度等尽数达标。

  锦纶面料的性能,和锦纶丝粗细度关系紧密。

  “锦纶丝越细,制成的面料越顺滑、轻薄。”该公司研发负责人介绍。

  记者在该公司看到了10余种型号的锦纶纱线。生产车间负责人指着其中“20D”锦纶纱线介绍,20D代表9000米长的一根丝只有20克重,数值越小,纱线越细,越能满足对轻盈、通透、亲肤等品质的高要求。目前该公司具备6D到100D纱线的生产能力。

  锦纶面料的性能,也和锦纶丝造型关系紧密。

  锦纶丝也是“凹造型”的高手,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菱形、中空等截面形状的锦纶丝,常规的圆形丝线被赋予了新的可能。

  纤维横截面的形状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棉花的空心截面能保暖、吸湿,蚕丝的三角截面光泽好、手感好,羊毛的弯钩截面弹性强。

  为了改善提升锦纶丝的性能,神马锦纶科技开发出了特殊形状的喷丝组件,根据下游面料产品的需求,因衣制宜。

  “用这些异形丝织出的面料,具有类似天然纤维的形态结构。手感更舒服,功能更强,透气性更好,非常适合做高端运动服、户外服装等。”该公司研发负责人说。

  从单一到混合

  一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布料,摸起来既有柞蚕丝的蓬松感,又有桑蚕丝的柔软度,还具有远红外性能、抗菌性、阻燃性等功效。

  这是平顶山鲁山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团队合作,新开发的“柞蚕丝石墨烯纺织材料”,古老柞蚕丝与石墨烯实现牵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种纤维都有优缺点,从单一材料到混合材料,扬长避短、功能互补,是当今服装面料发展的新趋势。

  如何生产出性能更强、更具差异化的新产品,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也将目光落到鲁山柞蚕丝,思考将锦纶与柞蚕丝混纺的可能性。

  平顶山市锦华新材料公司是当地尼龙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企业,主要从事化学纤维布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负责人介绍,功能性、环保型和智能化面料在纺织业产业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在提升纺织业产业链价值方面起到了主力作用,是提高纺织品质量的关键。

  创新带来的成果正走向世界舞台。“我们研发的高性能锦纶丝,具备重量轻、易染色、高弹性、耐磨损等优良特性,成功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运动服饰。”锦纶科技公司研发负责人说。

  从鲁山柞绸的“仙女织”到平顶山尼龙的“科技织”,两根丝跨越时空呼应,编织着中原纺织面料的创新画卷。(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仪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