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29日电 “真没想到镇里服务这么贴心,从了解政策到拿到20万元奖励资金,全程有人帮着跑,一点没走弯路!”近日,河南省济源市小浪底无纺布有限公司负责人看着到账的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对坡头镇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坚持问题导向与民生导向相统一,一体推进学查改系列专项行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在社区楼栋、企业厂区、乡村地头靠前服务,以“钉钉子”精神破解群众难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与温暖。

此前,小浪底无纺布有限公司虽然符合河南省满负荷生产奖励政策条件,但因对申报细节和申报材料不熟悉,一直没有申报。坡头镇企业服务专班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建立“一对一”沟通机制,安排专人驻企梳理核对营业执照、产能数据等关键信息,指导材料准备、跟进审批进度,最终助力企业成功申报奖励资金。
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是学习教育成效的一个体现。济源示范区始终坚持开门搞教育,把践行群众路线贯穿始终,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用情解决群众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具体实践。
“真没想到政府这么懂咱的心,不仅把搬迁安全放在首位,还专门为老物件建了展馆,这下总算能安心搬新家了!”看着临时老物件展馆里整齐陈列的陶罐、旧农具,探马庄村村民崔丙书脸上露出了踏实的笑容。

原来,在小浪底库区应急避险安置工作中,探马庄村、圪台村不少村民虽理解搬迁的必要性,却因房屋拆除后老物件无处安放而犯愁。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物品,是大家心里放不下的“乡愁”。下冶镇党委了解到群众这一诉求后,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最终将下冶一中三间闲置房屋改造成临时展馆。如今,两村393户1510人已全部顺利搬迁。
从为企业排忧解难到为群众守护乡愁,济源示范区用一件件惠民利企的实事,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聚焦群众和企业的新需求、新期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各类急难愁盼问题,让务实作风扎根基层,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说。(任帅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