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9日电 (李海珠)机器轰鸣作响、工人秩序井然,在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下称河南矿山)自动化焊接及加工生产线上,几名工人正“指挥”几百台智能机械臂赶制多个重点项目的订单,偌大的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
第十届中国·长垣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交易会(下称长垣起重博览会)日益临近,“中国起重之乡”河南长垣市的百家起重装备制造企业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客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长垣起重装备制造产业经过四十余年的积累沉淀,如今发展势头迅猛。近日,记者探访“中国起重之乡”河南省长垣市,多家起重企业负责人均在受访时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河南矿山持续增大科技创新和生产装备的研发投入,建立了起重机关键技术合作实验室、中原学者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汇聚了一批行业顶尖的技术人才,相继获得国家专利和省级科技成果700余项。”河南矿山总裁魏学明表示,目前,该集团共拥有各类高精尖加工设备3000余台(套),生产车间内有超100条自动化焊接及加工生产线。
他称,未来,河南矿山将进一步加大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投入,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起重机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更多的智能化、无人化的起重产品,推动起重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级防摇和精确定位技术、智能散料抓斗起重机、卫莱机器人……据了解,卫华集团连续20年将销售收入的4%~6%用于科研投入,其中,由企业自主研发的防摇摆精确自动定位控制技术,能够将摇摆幅度降低95%以上,控制精度达2毫米,走在全球前列。
“在创新领域,卫华集团近年来实现‘三个50%’,即拥有研发团队1200余人、授权专利1700余项、主导参与制定修订国际国内行业地方团体标准,三项均占全行业50%以上。”卫华集团总裁冯军称,该集团以绿色化、智能化、定制化、数字化为创新研发方向,在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服务上持续发力,强化其在智能化领域的优势。
“技术创新确实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河南圣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圣起集团)总经理苗体魁同样在受访时表示,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该集团连年来不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还与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目前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和荣誉称号,产品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

作为长垣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起重产业如何在市场需求变化中,实现传统制造产业“老树”发“新芽”?这不仅是长垣起重企业追高逐新的动力之源,亦是长垣市常年关注的重点议题。
长垣市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联合介绍,长垣始终把传统制造业创新提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持续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成起重企业与高校院所实施科技联合攻关;同时,深入推进数字化赋能工程,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引领、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截至目前,长垣已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90个,合作院校达100余家,授权专利累计22165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李联合介绍,在人才方面,长垣共培育引进院士5名、博士50余名、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8000余名。
李联合称,下一步,长垣将以“一转带三化”为抓手,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推动长垣起重装备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