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26日电 智聚工研,创新未来。3月25日,河南省工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工研公司)揭牌暨战略合作单位签约仪式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大学、郑州科技学院等国内十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河南省科学院等省直部门代表齐聚一堂,畅谈产研融合新模式。
“航空港区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先进制造业技术优势尤为突出,如何促进产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提供技术创新引擎至关重要。”河南省科学院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邹雪城表示,工研公司落地航空港可为区域提供强劲的创新推力,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等资源。
河南省科学院集成电路研究所是河南省重点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聚焦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攻关与产业转化,致力于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升级。邹雪城认为,河南省科学院集成电路研究所和工研公司可构建涵盖人才、集成设计平台(EDA)、制造资源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体系,以工研公司为交汇点,聚焦产业前沿,加快科研与产业创新融合,推动技术共享与成果共享,促进研究成果向产业转化。
“航空港区地处郑州、开封、许昌三地交汇点,机场、高铁等交通便捷,且汇聚富士康、比亚迪等国际知名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空间。此外,航空港区还形成了半导体材料、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以及集成电路相关产业集群,为工业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朱樟明对航空港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以及科教优势给予了高度评价。
朱樟明认为,集成电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全链条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工研公司目前已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及河南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开展了密切合作,通过引入本地和外部高端智力资源,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工研公司成立后,可为周边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动汽车以及区域其他高端制造提供更核心的装备、服务和技术支持。”朱樟明说。
湖北大学在存储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制备、磁传感器等领域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形成了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为核心的学科布局,与国家电网等业内知名企业形成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工研公司作为航空港区重点打造的工业技术研发平台,在智能制造、传感器中试转化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双方通过强强联合可在先进制程工艺等方向取得显著成绩。
“此次揭牌与签约仪式,不仅标志着工研公司迈入实体化运营的新阶段,更吹响了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的集结号。”湖北大学副校长曾祥勇表示,将以工研公司为枢纽,以湖北大学为延展,在航空港区构建武汉与郑州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飞地,通过联合设立“产业孵化专项”、推动两地企业共建“供应链共享平台”、探索“飞地经济”模式等举措,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航空港区高端制造业能级持续跃升,为河南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