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郑州市惠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

  • 2025年02月17日 11:15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2月17日电   2024年,惠济区生产总值完成380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比为1.7:27.7:70.6,三产占比首次突破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月15日,郑州市惠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区长李伟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该区情况进行了通报。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0亿元,增速连续4个季度排名第一

  2024年以来,惠济区有力实施黄河国家战略,全面推进流域生态治理,制定《惠济区黄河生态保护负面清单》,黄河惠济段入选“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积极融入沿黄科创带,郑大“中部728创新港”、河南理工大学郑州校区落地古荥片区;S312以南区域全部纳入城镇开发边界,面积达95.5平方公里;总投资1124亿元的40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以古荥城市更新项目为标杆的大片区更新思路,为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借鉴和示范。编制“惠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天河科创园等20余个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比75%,220千伏北郊线路工程全面复工,全区电力短缺历史即将结束;121.7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有力保障了195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惠济区作为郑州房票安置试点,群众安置需求得到有效化解。

  数据显示,惠济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0亿元,增长5.5%,增速连续4个季度排名第一,三次产业比为1.7:27.7:70.6,三产占比首次突破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在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成效评价工作中,一季度、二季度综合排名均居六区第二,三季度排名六区第一,较好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项目建设、产业园区、民生投入”成2025年政府工作“核心词”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更是惠济大有作为的关键一年。为此,惠济区将项目建设、产业园区、绿色低碳、民生投入等作为“核心词”,明确202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以郑大“中部728创新港”、河南理工大学郑州校区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古荥片区、大运河片区、花园口片区和“一园一港”建设,加快建设产业兴盛、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新惠济。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各项质量、效益指标和民生指标明显提升。

  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加快建设总投资1220亿元的116个重点项目,聚丰农产品供应链产业园等32个项目建成投用,大河国际食品贸易港等34个项目开工建设。争取郑大“中部728创新港”等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十五五”规划。坚持大片区城市更新思维,实施大运河数字文创产业园等20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30亿元。建设酉里酒街、中海金街等特色街区和月湖公园文化创意园,推动万达、美景等商圈提档升级,发挥“胖东来”品牌优势,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支持河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抖音直播基地郑州运营中心发展壮大,打造2个以上功能齐全的标杆园区。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积极融入沿黄科创带,加强与高新区、中原科技城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推进三大片区建设。加强产业园区与主城区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连接贯通,稳步导入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以园聚产、以园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引进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34家。在汴河遗址公园周边布局冰雪运动、观光旅游、文化研学等产业。培育1-2个微短剧全产业链集聚园区,打响惠济微短剧品牌。依托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市三院北院区等医疗资源和郑州师范学院家政专业人才资源,招引培育康复康养、健康管理、家政服务等优质项目,在迎宾路周边打造高品质康养项目,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常态化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和“四乱”问题整治方面,实施黄河堤岸刚性加固试点工程,推进花园口水源地提升改造工程,完成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和黄河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建设。积极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深挖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动黄河文明博物馆投用;引入专业团队,合作成立黄河文化旅游开发科技公司,用好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数智手段,建设黄河主题城市会客厅,规划豫见黄河·光影幻城,开发“数字黄河”等文旅产品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持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新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2个;持续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6个;持续推进重点群体稳岗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300人。持续打造健康惠济,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建成投用,推进市三院北区放疗核医学中心建设,支持专科医院建设。不断繁荣文体事业,强化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荥阳故城、古荥历史文化名镇等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和黄河澄泥砚、郑州窑青瓷等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推进汴河遗址公园、西山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开展骑行、马术等各类精品赛事活动,创建河南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让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