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让历史"活"起来!周口新添三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 2024年08月13日 10:25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本报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玉坤

  历史会说话吗?会的。

  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会“告诉”你某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人文风貌、社会状况,透过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我们才知道“今天”是怎样来的,“过去”又是什么样的。

  日前,我省公布了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名单,共计6片。其中,3片在周口市,分别是:周口市周家口南寨、周口市老淮中(淮阳中学)、周口市黄泛区农场场部。

  8月9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周口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追寻隐藏在繁华城市里的历史古建筑。在川汇区荷花路北段,三三两两的老人习惯性地坐在门前,摇着传统蒲扇纳凉。而他们身后的房屋,木窗、飞檐、青砖,呈现的是民国乃至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这里,便是刚刚被遴选为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的“周口市周家口南寨”。众所周知,周口原名“周家口”,历史上曾因漕运而著称,周口也是一座由渡口、码头而衍生的城市,现在的周家口南寨,便是周口城区的最早雏形。

  罗氏老宅、李家当铺、张国华商铺……这里现存的历史建筑就有18处,另外还有省级文物1处、市级文物4处,一般文物7处,历史街巷11条。

  当踩着红石板,穿梭在狭长的古老胡同里,真的就像在穿越历史时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草,甚至雨后细微的苔藓,都透着厚重和沧桑。这里的老人们说,每一处老房子,每一条胡同,都是有故事的。

  而周口市黄泛区农场场部历史文化街区,则是依托黄泛区农场场史馆打造的。这里现在保存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场部建筑,以及大量实物展品,如垦荒队员的笔记本、奖状、书籍及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也有许多音像资料。此外,这里还有拖拉机、吉普车、小轿车等不同时期的农业机械和交通工具。

  位于周口市淮阳区老纱厂的淮阳中学旧址,是周口市老淮中(淮阳中学)历史文化旧址。始建于1903年的淮阳中学,曾于1953年—1969年,在淮阳纱厂所在地办学,这里现存具有历史时代风格的教室建筑大约60间。

  “这里很有年代感,淮阳中学曾在这里办学17年之久,留存了一代人的记忆,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教育的发展。”淮阳中学教师李涛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我省各地已经被遴选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市、区、县,基本上都制定出台了相关保护举措。其中,记者在周口市采访时看到,相关施工单位正对街区内的老旧建筑和厂房进行专业的保护修缮。

  此外,周口市还提出,要有序推进老街道、历史建筑、风土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有效串联特色风貌簇群与核心文化设施,真正使历史文化街区亮起来、文化遗产活起来、群众获得感强起来。

  “留住历史,就是留住文化。将来我们这一代人不在了,谁把历史的故事讲给后人听呢?”坐在门前的老树下,周口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指着眼前的古建筑群说,“就靠它们了。”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