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6月19日电 一个甲骨文字,一段精彩故事,一串历史痕迹。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如今,这一古老文字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馆藏文物走向大众生活 古老文字焕发新生机
6月15日,殷墟博物馆内游人如织,他们畅游在殷商文化的海洋里,惊叹着甲骨文字的独特魅力。游客靳思敏看着孩子在电子屏幕上进行甲骨文答题互动闯关,也饶有兴趣地在一旁观看。她说:“孩子对动手操作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参观一上午学到不少甲骨文字,收获很大。”
而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甲骨文饰品让游客爱不释手。来自山西晋城的路晓东挑选了甲骨文手链和钥匙扣,他觉得饰品古典中带着时尚,送给朋友正适合。
在安阳博物馆一楼大厅,座椅上用甲骨文造型摆出的模具受到孩子们欢迎。一名小朋友对着甲骨文比画,“这个是‘人’字,老师在学校教过。”
作为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安阳市对殷墟甲骨文倍加珍视,大力加强对甲骨文书法、甲骨文广播体操、甲骨文文创产品、甲骨文演艺、甲骨文图书等进行活化演绎,通过举办甲骨文识读大会、国际汉字大会、全国甲骨文书法篆刻大赛等活动,开发上线甲骨文动漫故事,制作播出学习甲骨文短视频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甲骨文藏之于博物馆,酷炫于甲骨文广播体操,见诸小朋友的笔尖,行走于天南海北游客的文创背包……随着甲骨文推广力度加大,甲骨文已经融入古都的“血脉”,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新标识。
从实物走向数字 “冷门”课越来越热
“甲骨文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五大自源古典文字之一,是地下出土中国独特而最早的成文文献遗产,也是生生不息汉字和汉语的鼻祖,传承着真正的中国基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给出的概念让甲骨文因为古老而显得更加“冷门”。
实际上,甲骨文这门“冷门”课正在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潮”,甚至让很多年轻人追捧。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甲骨文的自身的魅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了解甲骨文的媒介越来越多。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创新团队打造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就是学习了解甲骨文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是一个集甲骨著录库、字形库、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于一体的公益性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
“该平台迄今已集成150多种甲骨文物著录集的甲骨图像23万余幅,正在进行校重收敛与检索开发,标准化甲骨字库有4000多个,甲骨文国际编码也在计划中,3万多种甲骨研究论著的文献库不断充实增量。”宋镇豪说。
据安阳师范学院校党委书记王全良介绍,当前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已成功缀合甲骨碎片81组,开发的汉字演变动画被26个国家的孔子学院推广使用,与腾讯公司联合开发“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让甲骨文从“高冷”绝学,飞入寻常“大众”。
甲骨文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市民、游客对甲骨文认识、学习的兴趣。现在,游客用手机扫描博物馆内甲骨文字旁的二维码或者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看到甲骨文字“前世今生”的演变过程及其字义,甲骨文动漫、甲骨文拼图等小游戏成为小朋友的“心头好”。
从本地走向国际 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
殷墟甲骨文总量约16万片,国内约有12万片,国外约有3万片到4万片,真正发表过的只有7万片到8万片,还有很多或深藏库房,或散落民间,或遗失国外,难以研究利用,而且大多数有文字的甲骨为残片,这对甲骨文研究带来一定障碍。
如何让甲骨文还乡?如何处置内容繁多的甲骨信息?“我们依托数字甲骨国际共创中心,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和创新模式,对国内外甲骨藏品进行高清数据采集,构建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实现‘甲骨文数字化回乡之愿’,助力甲骨文全息性整理著录、文字释读、活化利用、研学普及,讲好甲骨文的故事,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宋镇豪说。
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教授风仪诚是参与数字甲骨国际共创计划的成员之一。他表示,随着学术的进步,甲骨文专家要思考的问题,要分析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就涉及如何处理大量信息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未来甲骨学的发展离不开甲骨文数字化的发展。数字甲骨国际共创计划一定会让甲骨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数字甲骨国际共创计划自5月底发布之后,参与专家紧锣密鼓地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我们计划7月5日在上海发布数据集,有了数据就可以进行甲骨文的相关研究,就可以让全世界的AI研究者参与甲骨文的研究。”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通过前期对甲骨文信息技术的研发,我们实现了微痕增强的全信息模型、字形匹配AI的古文字搜索等技术突破,解决实物‘看不清’、文字‘查不到’等基础性问题。”
正在进行的数字甲骨国际共创计划能够实现哪些功能?刘永革介绍,一是数字化保护,与收藏单位对保存的甲骨实物进行高保真数据采集,形成微痕增强的全信息数据模型,为收藏单位和数字甲骨国际共创中心共有,在“殷契文渊”开放共享。二是数字化研究,与收藏单位共创专题性数字著录,助力历史、考古、古文字、文博等研究人员进行文字释读、字形演绎、微痕分析、涂朱填墨、占卜形态等研究。三是数字化活化,面向文博机构展览高清甲骨,通过“甲骨文数字海报”互动体验助力公众了解甲骨文,基于“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进行在线内容展示和讲解,让大众“看得懂”甲骨文。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甲骨文数字化建设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也是安阳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的必然选择,必将成为撬动安阳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安阳市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