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坐标郑州 | 商都越千年 归来仍少年

  • 2024年05月21日 10:26
  • 来源:郑州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文化中国行·坐标郑州】

  系列报道之“年轻郑”

  商都越千年 归来仍少年

  开栏的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为深入推进“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展示郑州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本报今起开设“文化中国行·坐标郑州”系列报道,聚焦“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等主题,持续擦亮“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城市品牌,推动郑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强市。

青春郑州·炫舞世界。WDG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已成为展示郑州形象的文化名片之一(资料图片)。 记者 马健 摄
青春郑州·炫舞世界。WDG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已成为展示郑州形象的文化名片之一(资料图片)。 记者 马健 摄

  一座城可以蕴藏多少故事?

  从中岳嵩山在海平线上崭露头角,到一座城池宛如明珠点缀项链般散落在九曲黄河之畔;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游牧穴居到聚落城池,从农业形成到产业兴起,从城邦国家到一统王朝,掠过郑韩故城的风也曾吹拂汉霸二王城,照过观星台的那抹星光也曾照见过第一条铁路的隆隆而过。郑州,完整经历并参与了这整个过程。

  一座城又可以焕发多少新颜?

  大河村陶器上的日晕纹成了年轻人喜欢的LOGO;日出嵩山坳,伴随着朝霞一起苏醒的,还有一睹少林功夫的国内外游客;周公遍寻华夏,最终在登封寻得“天地之中”的所在地,如今已成为汉服裙袂飘扬的网红打卡地;夜幕下,一群街舞少年在商代城墙遗址旁起舞,灰黑而厚重的古城墙体俨然时空交错的炫酷舞台,映照着令人炫目的青春和繁华。

  有人笑谈,郑州是“少年老城”——老城,蕴含在“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的城市气韵里;少年,张扬在“出走无论多少年,归来都是少年”的青春气息里。

  有机更新 彰显古城“年轻态”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位于郑州市管城区的商代遗址公园,灯光掩映下,延绵7公里的古城墙巍峨耸立。

  这厚厚的黄土城墙下,掩埋着一座迄今为止中国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奠定了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基石。在这里,千年商都,城址不移,文脉不息,烟火不断。

  城墙不远的公园里,梧桐舒展、榴花灿烂,疏影花下,几位阿姨在轻柔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另一边,十几位少年在动感的节奏下跳着街舞;不远处,平等街灯光明亮,忙完一天的人们在这里三五成群,品奶茶、吃烧烤、聊生活……

  殊不知,这片区域在几十年前,还是郑州市区中心城区最集中的棚户区,房屋年代久远,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环境卫生脏乱差,周边产业零星微弱,城区面貌亟待改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州商代遗址被发现,并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那时起,“保护、传承、利用”变成了这里主要书写的“三篇文章”。

  “城市遗址属于城市的独家记忆,更是不可复制的保障,要让这里‘美’起来,让文化之美与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融合,吸引人们走近遗址,慢慢爱上遗址、爱上传统文化。”郑州商代都城遗址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宋帅说。

  而这段横亘于市中心的城墙,自那时起,也持续迸发着新的生命力,不仅被科学保护,还坚持“科技赋能、美学点燃”,不断创新着沉浸式研学游方式。商代都城遗址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围绕“一环、一园、六大核心街区、六大协同风貌区”的规划,正打造着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典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和国家中心城市高品位文化主地标、城市会客厅。

  不仅是核心区,不远处,管城区的顺城街·代书胡同片区、平等街·平等街片区、管城街·衙署片区3个协同风貌区开街亮相,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就像是在商城遗址公园,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的广场舞和年轻人的街舞一样,这座城市包容性很强,且充满了魅力,古老的历史和年轻的活力毫无违和地融合在一起,融汇成了这座古城独特的味道。”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如是说。

  如果说,位于管城区的“商城之美”是让3600年前的商都再放青春的光彩,那么,市区向西,登封,更为久远的嵩山文化“年轻”起来,也毫不逊色。

  中岳嵩山,巍巍峻极。

  气势磅礴的七十二峰嵩山是我国最古老的山脉之一,历经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被地址学家称为“五世同堂”。就在这里,至少在十几万年前就成为人们生活栖息的地方,更有释道佛三教在其山中肇造演绎,奠定了其中华文明圣山的地位。

  就在这“五岳之尊”下,且不说有少林寺悠久的历史、有嵩岳寺塔的绝美建筑,不远处,高耸的观星台是“天地之中”的实证;山腰上,嵩阳书院曾书声琅琅,更曾有程颐、程颢的忙碌身影……“尚古”更有“尚新”,而今,嵩岳披了新衣——少林大道、福佑路、迎宾公园、蝎子山、启母阙等区域实施了以春、夏、秋、冬四季灯光为元素组合的夜景亮化工程,月光下,山影中,“光影登封”宛如画中来。

  更别说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在少林景区的功夫市集舞台上,“少林见 江湖见”沉浸式演艺都会精彩上演,游客不仅可以在功夫市集找到特色的文创,还能近距离感受武侠江湖的豪情和少林功夫的魅力。而位于登封市区北边的天中市集,则是融网红美食、祈福文创、手工制品、汉服游园等为一炉的古风市集,古装儿女穿行其间,古今交融,让游客沉浸在由“文化演艺区、特色美食区、文化文创区、非遗互动区、娱乐休闲区”等多个区域构建的江湖情境里。

  其实,不只是市中心的商代遗址,又何限于嵩山脚下的无限风光,从现代人类诞生到今天,郑州走过了5万年的漫漫长路,其间,有冰期的严寒,有洪水的滔天,有外族的侵扰,有内部的纷乱,但她矢志不移,坚定向前,从1万年前李家沟肇始文化,到8000年前裴李岗奠基文明;从5000年前双槐树形成古国文明,到4000年前夏王朝开创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郑州是唯一一个全过程参加中华“多元一体”文明创造的地区。

  “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最主要实证地之一,郑州具有传承中华文明主根主脉和集中展示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的独特优势,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阎铁成说。

  古城之古,自有怀古回味的深厚魅力;古城焕新,亦有生机勃勃的动人表情。

  动感活力 焕发古城“时尚感”

  何为时尚?

  每个人眼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如果要寻求其中的共同价值,恐怕离不了“衣穿住行之新”“精神面貌之靓”“生活状态之潮”几个核心词汇。

  郑州的时尚,隐藏在衣袂飘飘的街头——

  2024年春天,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在上海举行。衣香鬓影里,几家女裤的展位前,人头攒动。

  没错,就是郑州女裤。3天展期,郑州女裤共获有效客户超20000个。

  让我们把目光放置19年前,2005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郑州女裤产业数十家企业举行推介会,“中国女裤看郑州”叫响全国,此后郑州女裤迈入辉煌发展。

  自2005年之后,连续多年,郑州女裤占据国内女裤市场近半壁江山,作为郑州服装产业的“王炸”产品,郑州市对郑州女裤的发展也有了新动作——2024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重塑‘中国女裤看郑州’城市品牌”。

  郑州市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迂对此感到很是振奋:“这是政府对郑州女裤领域深耕这么多年的高度认可,政府的导向和支持对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政府支持、企业奋进,相信重塑指日可待。”

  一个产业能经久不衰,除了保证质量不滑坡之外,更要紧随时代的脚步。2010年起,中国电子商务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郑州云顶、娅丽雅等众多郑州服装企业选择“多条腿”走路,由线下单一传统渠道向线上电商平台销售转型,开启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其中逸阳成为郑州市服装企业从线下转型电商最为彻底的品牌。2011年,逸阳电商总监李东明带着3个人开启了品牌的电子商务之路,历经10余年,实现了全渠道营销体系的构建,连续多年全网单品女裤销售第一,创造了电商女装一代神话。

  而经历了多年发展,如今郑州女裤也实现了“大变身”,不仅在款式、设计方面趋向年轻化、多元化,在面料上也不断引入“黑科技”。

  诚然,单看女裤或许有些单薄,但当我们将视野从时间的角度荡开来去——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郑州作为黄帝故里,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中国衣裳制度文化的发端地。

  服装业之于郑州,不止于发端,更在于孜孜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郑州的时尚,还跳跃在灯光璀璨的舞台——

  2023年10月,上海made in V齐舞团队的舞者们纷纷聚集在WDG街舞大赛的展板前合影留念,他们高兴地举起冠军标牌,大声喊出:“河南街舞,中!”在第九届WDG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上,他们获得了冠军。

  “街舞在郑州很有基础,在全国街舞中郑州占有领军地位,是全国公认的‘街舞重镇’,在郑州举行国际化大赛会对中国整个街舞发展有大的推动。”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在谈及WDG这一国际性街舞赛事选择永久落户郑州时提到,街舞有绝对的平等性、强烈的情感诉说性,简单的一件黑T恤、一顶帽子,就能舞出温暖人心的力量。“甚至仅仅一个手势都代表了自由的态度。”

  对于郑州来说,2024年是WDG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这一知名街舞品牌落户郑州已经第11个年头,自2013年大赛举办以来,先后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设分赛区,在加拿大、马来西亚开设2个海外分赛区,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比赛,参赛人数由2000多人增加到4万多人,全国各分赛区及总决赛现场的观众人数由4000余人增至30余万人。

  数据显示,通过10年的努力,WDG的赛事规模、参赛人数、影响范围、专业水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已经成为街舞国际级重要赛事。该赛事的连续成功举办,不仅打造了郑州乃至河南的街舞文化名片,更进一步宣传展示了郑州“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文化标识。

  郑州的时尚,更流露在烟火人间的街头巷尾——

  早上一碗辣得过瘾的胡辣汤后,下午可以和友人在星巴克享受下午茶;晚上可以和家人共品黄河大鲤鱼,也可以在艺术中心或大剧院看一场话剧;周末可以在茶艺室里感受茶香氤氲,也可以在芳草地上来一个下午的露营;假日里,可以去大自然深处倾听花开的声音,还可以来一场特种兵式的旅游……

  人们生活方式琳琅满目的选择背后,是多元时尚的精神在绽放,更离不开包容且繁荣的城市作为母体的滋养。正如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所言:“作为古都,郑州拥有黄帝文化、少林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可以津津乐道;作为现代城市,郑州也给予了新兴文化、创意文化、先锋文化很大的发展空间。”

  向上向新 彰显城市“精气神”

  正值春日,如同繁花的盛开,郑州这座“少年老城”处处焕发着盎然的气息——

  向南,新郑,郑韩故城东城墙中段外侧,也就是《诗经·国风》中“出其东门”的地方,修建了一处奇石林立的“郑风苑”公园,行走其中,石刻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等内容,让人仿佛穿越至溱水、洧水两河滋养下,那个荡漾着浪漫主义温情的郑国。

  这里不仅有浪漫,还有响当当的实力担当:新郑是全省拥有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县(市);市场主体总量居全省县(市)第一;是全省拥有高校最多的县级市;是唯一一个郑州地区破百万人口的县(市)……

  向北,让我们看看黄河畔,沿中州大道一路向北,过了魏河,在连霍高速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东南角,抬头可见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门头。从项目大门一直往里走,公众最为关注的仰韶文化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便坐落其中,相对于新建的遗址公园,项目东北方向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已矗立于此多年。新老两馆隔空相望,见证着城市更新的矫健步伐,这种“看得见”的变化也让当地群众幸福感“旧地升温”。

  而不远处的金水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净增长126亿元(占郑州市增量的1/5),历史性突破2000亿元大关,晋级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18位、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第10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8位、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9位。

  向西,纺车配件、梳棉机试验机、有梭织机梭子、带有年代感的黑白照片……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记录着郑州纺织业的变迁。曾几何时,曾经辉煌的国棉三厂逐渐由繁荣到没落,生活区地下管网老化,物业管理缺失。如今,新的变化已经出现,国棉三厂生活区拥有新“身份”,更新为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何止这里,郑州西区的“中央文化区”里,晨曦微露,奥体中心塑胶跑道上晨练的人们用奔跑唤醒睡梦中的城市;风和日暖的午后,徜徉博物馆、美术馆的观众纷至沓来;待暮色降临,灯火通明的郑州大剧院如“艺术之舟”神采奕奕如约启航;而撒欢儿在“郑州眼”边露营帐篷间隙里的孩子,早把这柔软的草坪当成等待探索的“百草园”……

  再向东,大玉米依然每晚以炫彩的光影点亮东区的夜。就在郑东新区260平方公里区域内,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推进,这个创新之“核”,足够大,也足够硬。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打造一流平台、提供一流服务、引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让它变成一个吸附资源、释放动能的“强磁场”;并以它为基点,在中原大地引发一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化学反应”,进而重建重振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

  东南西北中,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是春日里应有的拔节生长的样子;1300多万郑州人民的脸上,洋溢着为美好明天、美好生活奋进的表情。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年轻,不是刻在年轮上的年龄,更是向上向阳的生长状态。

  历史上,郑州地处大运河旁边,往来客商云集,旗号铺肆林立。

  而今,郑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等方面也在不断加强。

  未来,郑州正以昂首奋进的状态,迎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挺立为中部崛起的璀璨之星。

  本报记者 卢士海 李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