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29日电 1月28日,在淅川县滔河乡白亭村的香菇孵化园内,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柄柄“小伞”肆意“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菌香,大大小小的香菇争先恐后从菌棒里钻出来。
白亭村支部书记邸红宇透露,白亭村2023年大概收获香菇50万斤,总收入达300万元。“现在每年的土地出让金加上香菇种植分红,每个群众基本可以增收3000至4000元。”

然而,2023年初的香菇孵化园还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据悉,香菇孵化园于2016年脱贫攻坚时期建成,为搬迁到思源社区的群众提供了赚钱门路,群众们不仅能出钱参股进行分红,还能到此处务工。但受疫情影响,园区经营不善,厂子一度没落,许多设施受损严重。
为重新盘活香菇孵化园,使其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造福周边群众,滔河乡组织人员多次进行实地调研,针对遗留的各类问题,一项一项解决到位,并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筹集各类资金对香菇孵化园内的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同时,一方面主动外出招商,吸纳外地资金入股香菇孵化园;另一方面号召群众以土地和务工的形式入股分红。截至目前,该香菇孵化园已初具规模,发展羊肚菌70棚,香菇76棚,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人共同增收。

在滔河乡,像白亭村香菇孵化园一样的产业基地还有很多。近年来,滔河乡坚持以“星旗同创”工作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村村争、年年创”思路,逐村进行产业布局,逐户建立产业台账。在持续巩固以“水、果、药、菌”为主的种养殖业的基础上,探索发展以“伞、鞋、衣”为主的制造业和以“泉水、湿地、民宿”为主的旅游业,确保“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全力谱写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目前,滔河乡共发展林果8000余亩,种植中药材1.3万亩、菌菇种植基地1处,生态泉水养鱼基地2处、矿泉水生产企业1个以及伞加工车间4个等。
滔河乡白亭村的香菇孵化园是淅川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淅川县将继续挖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抓手,做强基础产业、做优特色产业,不断强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李雪山 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