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2日电 (经晓佳)15分钟阅读图纸,15分钟画图,4个小时之内做出图纸零件……在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车间,数控铣专业第一梯队的学生正在紧张地进行日常训练。数控技术系教师、数控铣工教练刘先生在一旁进行指导。

刘先生,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技师,副教授。深耕职业教育16年的他,一路带领学生在各项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而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中原大工匠、中原技能大奖、“出彩河南人”、2019“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职业教育,让梦照进现实
“没有职业教育,就没有今天的我。”从教以来,这是刘先生感慨最多的一句话。殊不知,2000年的一个夏天,得知自己高考落榜后的刘先生心灰意冷,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害怕,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落榜了。
眼看身边落榜的同学要么复读,要么打工,不服输的刘先生选择去技校“拼一把”。他所选择的新乡市高级技工学校,当时已经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这里,刘先生遇到了自己的恩师李泓。“职校生通过单招考试一样可以上大学”,是李泓的关怀和鼓励点起了他骨子里的冲劲。有了“希望”的刘先生更加废寝忘食,不敢有丝毫马虎和懈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刘先生以单招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希望”照进“现实”。
一路探索,摸出“先生经”
2007年,刘先生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毕业。再次回到新乡市高级技工学校时,他已经不再是刚踏入学校的迷茫少年,而是带着“一个好老师能够成就学生一生”强烈信念的教书先生。
“成为先生,首先自己水平得过硬,不然怎么教学生?”初为人师的刘先生并没有因学校数控学科基础薄弱而选择退缩,凭着“爱钻研”和“不服输”的韧劲,刘先生硬是把自己练成了教学车间里的一把好手,并先后承担学校车工、铣工、数控铣工、多轴数控加工等多项教学任务。
2009年,随着学校被并入新组建的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刘先生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培养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上来。为此,他组建集训队,创建数控技能竞赛梯队建设训练机制,形成教练三梯队和选手三梯队竞赛培养、选拔机制。
这种“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大浪淘沙式的“魔鬼训练”很快让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其中,5名学生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2名学生获得全国冠军,5名学生获得数控大赛全国前五名。

薪火相传,职业教育后继有人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就一直在车间重复式地进行训练。”在实训车间的产教联盟基地,担任助教工作的刘鹏、冯希骜,分别是中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国赛精选项目第8名、数控铣世赛选拔项目第10名。
据刘鹏回忆,从初入学校通过选拔被纳入第三梯队进行训练,到进入第一梯队参加比赛,他用了整整四年。如今,通过比赛,他和冯希骜都顺利拿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入职offer,身为助教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事例给集训队的同学加油打气。
“蓝领也能拿高薪,这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其他学生做了表率。”看着学生因职业教育改变人生,刘先生心里莫感欣慰。尤其是去年,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又回来任职,更让他感到“后继有人”。
2020年,随着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刘先生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的成员目前已有12位。谈及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刘先生表示,希望通过专业能力的优化和软实力的提升,将数控专业打造成为全国有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