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22日电 初冬时节,位于禹州市鸠山镇的张家庄村依然绿意盎然,石桥步道蜿蜒而上,依山傍水的村舍点缀其间,五步一景,十步一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放松休闲。这个十年前闭塞荒凉的村落,如今靠发展迎来了自己的“蝶变”。

“多年前的张家庄村,山大沟深且土地贫瘠,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看不到一点活力。”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清晰地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交通闭塞,很多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深山。
如何让村民走出去、把经济引进来,成为该村发展的重点。在镇党委、村两委带领下,该村深挖山区资源优势,从改变村容村貌着手,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致富路。
2013年以来,该村趁着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的热潮,勘测路况、迁移电线、拆迁旧房……至2020年,该村长达19.4公里的乡村水泥路全部完工,村里的排前路、主干道焕然一新,沿着主干道,可以直通大鸿寨景区和天垌红叶谷。此外,该村先后投资了9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制定文明村规民约,组建环境整治专职保洁队伍和志愿服务队,实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井然有序,使村民们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为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该村把目光聚焦在山区优势资源上,依托村内千亩野生槐花林,举办一年一度的槐花文化旅游节。该村的槐花也逐渐走进禹州、许昌等市区的商场超市,深得消费者喜爱。据该村村民陈国栋介绍,今年槐花节期间,他每天摘40多公斤槐花,按每公斤6元的价格出售,10天就可收入2400多元。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禹州市崛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养蜂,发展雪桃、甜柿等特色种植,并建立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将农副产品统一包装、对外销售,逐步打造出张家庄自己的特色品牌。据统计,该村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
如今,该村成为第一批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拥有国家3A级景区,年均吸纳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不足千元增加到现在的13000多元,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该村的“蝶变”不仅吸引了八方游客,也带回了在外漂泊的年轻人,村民张海楠便是返乡创业的代表之一。由他经营的“张家老宅”农家乐入秋以来便生意火红,每天接待的食客一拨接着一拨。据张海楠介绍,春秋天是旅游旺季,该村大大小小的农家乐生意都很好,乡村旅游也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子,连镇上的饭馆都要提前预订。

今年11月,该村与河南省班敦文旅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民宿露营项目,计划投资350万元,三年内打造21套精品民宿。“我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生态美景,村内保留有古村、古树、古宅、古寨,符合我们民宿设计的风格。”该项目负责人赵晓东说。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见证了该村以美丽乡村激活经济发展带来的“蝶变”,如今的张家庄村,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新画卷,正和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在青山秀水间铺陈开来。(康晓灿 徐嘉 刘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