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7日电 近年来,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坚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相融合,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通过举办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等,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峡窝镇冯沟村扶贫榨油厂生产基地内,工人师傅们正在甩开膀子加油干,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来榨油厂之前工作不好找,都是打个零工,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现在来到榨油厂后,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一个月有两三千的收入。”冯沟村民许芬荣说。
“现在我们生产的开阳湖牌花生油、核桃油产品已进入多家本地商超。”冯沟村党总支书记吴喜忠计划继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将产品放到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争取让销售额再翻一番。
在峡窝镇大坡顶村的田间地头,一垄垄红薯秧绿意葱茏,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大坡顶村结合本地地形和土壤自然优势等实际情况,以“高产优质、绿色生态”为发展方向,重点培育红薯产业,进行红薯种植,发展红薯粉条深加工项目。目前,红薯种植面积达120亩,预计年产量42万斤。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赋予传统红薯产业新的发展元素,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大坡顶村党总支书记许松岭说。
除此之外,南部山区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一批又一批客人前来体验垦荒地、重走红色小道等红色教育实践;150余亩采摘基地错落分布着绿宝石梨、春蜜桃、红阳猕猴桃、夏黑葡萄、美8苹果、金太阳杏等特色小水果,果香四溢;石嘴村特色书画产业发展、观沟村传统髹漆技艺创新、方顶村乡村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西街村中草药种植园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在峡窝镇星罗棋布,遍地开花,这都要得益于该镇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科学合理布局,高标准谋划产业结构。依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论证,明晰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重点任务、阶段目标和行动方案,完善产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引领各村组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盘活土地资源,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鼓励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探索一条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新路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扛牢主体责任,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把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以全新的理念谋划推动工作,抓好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机制创新,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和全链条升级,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下一步,峡窝镇将继续聚焦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挖潜赋能,扩大“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影响力和知名度,整合辖区特色产品、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依托电商运营平台,品牌化包装、项目化运作,发展特色乡村经济,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刘琳 杨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