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24日电 能源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创新发展的优势,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兰考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物产丰富,风光、农林牧生物质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开发条件优越。自2018年7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兰考成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建设试点县以来,该县立足能源开发,全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2%提高到7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37.5%提高到66.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从21%提高到95%。
如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走进兰考农村,行走在这片红色教育基地上,到处散发着绿色气息。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水平
“我们浇地、取暖、做饭、出行等方方面面都是用电,既省钱省力又干净方便。”近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仪封镇毛古村的农田里,村民岳保安刷一下电表卡,水就从机井里源源不断涌了出来。
对兰考的百姓而言,利用清洁能源消费是今日幸福生活的一个剪影。覆盖全县域的600公里天然气中压管网纵横交织,将兰考产的生物质天然气送进千家万户;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累计完成“双替代”改造4.68万户;60座地热站在城区合理布局,调节着城市的温度,时刻关注着群众的冷暖,全县清洁取暖普及率提高了78个百分点;加快农业电气化发展,完成全部463个行政村农网升级改造,实现11792眼机井全部通电;夯实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250辆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在兰考城乡,26座集中式充电站、178个分散式充电桩布局在兰考节能减排这盘大棋上,公共绿色出行率达到90%以上。
2021年12月14日,随着仪封镇中广核兰考颢天风电场成功投运并网,兰考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圆满收官。目前,兰考县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16.8万千瓦,加上全县投运的地热站、生活垃圾热电联产工程、秸秆电厂的全额消纳,2022年兰考可再生能源发电20.5亿千瓦时,占县域全社会用电量的95%。2022年4月8日—12日,首次实现5×24小时全县域清洁能源连续供电,充分证明了我国广大县域可以实现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依托本地资源提高清洁能源当地保障能力。

推进能源技术革命 提升智能化用能水平
“有了它们,我在办公室就能对大棚里的用电情况了如指掌,一年下来能省20多万元成本。”指着蘑菇房里一个个用能监测传感器,兰考县张庄奥吉特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常利霞说。常利霞介绍,蘑菇种植对温度、湿度要求很高,能源消耗较大。公司成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能源互联网+”项目试点后,供电公司为企业制定了能耗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企业能效管理水平。
这得益于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兰考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农村能源革命智慧能源互联网平台,泛在接入县域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石油、地热、天然气的能源检测配置及服务,实现全品类、全链条、全县域覆盖,基本实现“全县域、全品类、全链条”能源运行可观可测可控,保证了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建成9.6兆瓦电池储能电站,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100%,新建集中式新能源场站功率预测系统覆盖率100%。开展虚拟电厂示范建设,实现对柔性负荷的实时调节和需求侧响应。2022年4月,首次实现5×24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每年节约标煤4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万吨。

推进能源体制革命 完善清洁能源开发模式
“咱兰考现在啥都是宝,装上风车,风就成了电;装上光伏板,阳光也成了电;村里的垃圾、秸秆,也被电厂拉去发电了!”10月16日,兰考县三义寨乡管寨村村民田战胜说。田战胜家里因为装了光伏板,每年多了3000元的收益。
为了使改革红利更多更好惠及民生,近年来,兰考县着力推动农村能源体制革命,以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居民可承受为原则,创新机制体制,注重规划引领,形成高质量的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总体方案和5个专项方案,注重项目支撑,注重产业融合,注重机制保障,形成“国家级专家决策、省级厅际协调、县级推进落实”三大机制。
同时,兰考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优化风能、太阳能等资源配置方式,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和乡村燃气管网公平开放,构建可再生能源就地转化、就地利用的分布式生产和消费体系,积极探索“风电+,光伏+”能源开发利用模式,让能源革命成果惠及企业和广大群众,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气化兰考”工程,为19万农村居民免费安装至燃气表前,惠民资金达6.6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新能源力量。
“到2025年,能源领域实现“三个8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新能源发电消纳率),三个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清洁供暖普及率、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率)目标,产业领域打造“千亿级”能源产业园,经济社会实现“两个40%”(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增长,以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天更蓝、水更清、人民更幸福。”兰考县发改委主任曲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