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23日电 (杨大勇) “娟子给我们办事很上心,听了她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温暖,心里也就想开了。”近日,在河南清丰县“娟子工作室”,60多岁的刘瑞英(化名)说,今年3月份,因为和儿媳关系问题来到这里寻求帮助,娟子两次到她家里调解,都忙到夜里10点多,娟子的用心很让人感动。

“你好,这里是‘娟子工作室’,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们这里调解是不收费的,你记下我的手机号码,如需要上门调解,打我的手机。”“别着急,慢慢说。”……繁忙的电话接听、交流,这就是“娟子工作室”里的日常。
当地很多百姓都知道,“娟子工作室”是个给百姓“排忧”的地方,一桩桩家事在这里和解,一个个矛盾在这里化解,这个小小的工作室给许许多多的家庭带来幸福和欢笑。
“娟子工作室”的创办人蔡娟,从事过教师、讲解员等工作,后成为浙江省一级人民调解员。2019年11月,蔡娟来清丰县调研,清丰县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举措让她受到启发。当年12月,她将自己的“娟子工作室”从浙江省搬到河南省清丰县。
“去河南清丰?”当得知蔡娟要只身一人去河南清丰工作,她的家人和朋友发出质疑,并表示反对。但,为了“枫桥经验”与“清丰模式”的创新融合发展,她选择了“一意孤行”。
“这里的土壤适合我。”蔡娟说,清丰县有灵活的“访诉调”对接联动机制、广泛辐射的司法调解机制等,他深信“枫桥经验”与“清丰模式”相结合一定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蔡娟清楚地记得,她在清丰县“娟子工作室”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个关于农村建房子的邻里纠纷。她提着礼物赶去,当站在被调解对象面前时,质疑的眼神投向她,一个“外乡人”能调节好这种邻里纠纷吗?
“外面的‘和尚’好念经。”蔡娟笑言,经过多方努力,邻里双方达成和解,一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蔡娟记不清有多少“老大难”问题,在她的调解下解决了,一条条感谢短信,一面面感谢锦旗,还有那一张张舒展开来的笑脸,是对蔡娟莫大的鼓舞。她说:“看到矛盾的双方握手言和,濒临危机的家庭和好如初,是最为开心的事。”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蔡娟有何“法宝”?蔡娟给自己的工作总结为“六心法”:用心、换心、诚心、热心、耐心、初心。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要掌握很多知识,要不断学习。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学习。”蔡娟说,有些问题一两分钟就能解决,有的问题需要跟踪几天才能解决,这需要不同方面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思维。
为了解决问题,蔡娟经常买礼物给被调解对象,还经常要垫钱,有时还帮助被调解对象找工作。在蔡娟看来,做调解工作要舍得付出,要舍得在工作上花时间,舍得为矛盾的双方着想。
时常有人这样问蔡娟:每天面对的都是“矛盾”“纠纷”之类的事,会不会对她的生活和情绪产生影响?蔡娟坦言,只要把工作放到第一位,想着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自己反而很快乐。
如今,蔡娟在清丰县安家落户,“娟子工作室”也已渐成为当地家事调解的响亮品牌,并辐射带动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娟子式工作室”的组建。“三级调”联动强化了协作配合,促进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局面的形成。
清丰县司法局局长杨永超介绍,蔡娟以引进人才的方式加入到清丰县人民调解队伍中,“娟子工作室”为清丰县人民调解工作带来新风,她本人刚被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她也培养出一批娟子式人民调解员和工作室,化解了不少疑难纠纷,同时对宣传、总结“清丰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