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16日电 “我们龙山街农贸市场好长时间没有这样热闹了。”10月13日一大早,河南省义马市新区街道裴村社区商贩方秋霞对于市场近来的变化感到欣喜。农贸市场内,切墩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改头换面后,市场重新恢复生机。
农贸市场提质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群众“菜篮子”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近来,当地持续加大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等硬件改造升级力度,同时,在卫生环境、经营秩序、服务质量等软件上下功夫,短短几个月,农贸市场就在群众眼中实现了“华丽变身”。

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裴村社区龙山街农贸露天市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市场位于龙山街珠江路交汇处,周边商贩沿街摆摊严重影响交通环境,农贸市场的业态、环境都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当地新区街道从群众满意度、食品安全性、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完善细化管理标准,做到标本兼治,确保建设人民满意的市场。今年8月份,裴村社区全面启动龙山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升级改造从市场商铺的外墙、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内部设计等方面入手,让传统的农贸市场转变成整洁明亮、过道宽敞洁净、功能分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贸市场。
民以食为天,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为了托稳、扮靓“菜篮子”,龙山街农贸市场每周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治理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现象,对外部车辆停放秩序进行劝导;定期或不定期对经营户进行宣传教育,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市场内门店经营户不出店经营,摊位摆放有序,商品分类分区经营,全力打造一个现代化、数字化的新龙山街农贸市场。
百姓餐桌,民生大事。市场事关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百姓民生的温度计,新区街道龙山市场以“惠”字拖底,切实提高民众满意度。“以前每次来卖菜的时候,都需要到处找停车的地方,现在挺好,还特意划了一块地给我们停车。”卖蔬菜的夏姓商户说。为照顾进城卖菜的菜农,龙山街农贸市场特意在市场内开辟出一块区域,作为停车区,并且市场免费为菜农提供服务。
民以食为天。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不仅要“换新装、重颜值”,更要“强心脏、优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农贸市场管理营运新模式,发挥农贸市场的公益性,进一步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让农贸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群众。”新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