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25日电(杨大勇 魏启宇 程朝辉)夏日时节,河南省嵩县大坪乡楼上村村民常光蕊的家两层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树间,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一瓶瓶蜂蜜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刚下直播的常光蕊正忙着和家人一同打包蜂蜜,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去年赚了3万元,今年争取突破5万元。”她高兴的说:现在申请农信社贷款非常方便,直接在手机上填写申请,短短几分钟,手机短信就提醒钱到账了。去年,常光蕊主动帮带十多名村民组团到网上“掘金”,“楼上蜂蜜”摇身成了香饽饽,时常供不应求。
32岁的常光蕊两年前的还是一名收入很低的农村妇女。她的农家小院里之所以能开出“致富花”,得益于嵩县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从惠农贷款到电商培训,从产品包装到物流服务,信贷政策服务让没了顾虑的常光蕊很快“出师”。
如今,在嵩县众多的特色产业中,像常光蕊的“楼上蜂蜜”农业品牌很多。比如,当地的黄牛产业,金融惠农更是真正的致富活水。嵩县是黄牛培育大县,全县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7亿元,牛饲养总量达到10.78万头,带动2.3万户养殖户年均增收1.5万元。
养牛收益高,但前期投入大,一头牛的成本动辄上万元,加上建牛舍、囤饲草,不是一笔小数目。为此,为破解养牛户用地紧、资金缺、技术差、卖牛难等瓶颈,嵩县依托荒山、荒沟、荒滩、荒丘多,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推出了“托牛所”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政府主导、银行主办、农银联动”,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助农力度,强化财政扶持,深化金融服务,先后出台了一系统金融惠农政策,投放“养牛贷”,让群众有钱养。
该县多部门还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和农户需求,大力推进授信金融普惠服务,采取“政银担”模式,由政府引导,推出惠农e贷、金牛贷等金融服务,为养殖户和经营主体提供信用贷款,对脱贫户及监测对象贷款贴息,有效解决养牛户资金难题。
“今年我贷款养了二十几多头牛,能收入七八万。”家住嵩县德亭镇段坪村养殖户王新庆一边打草、喂料、清理圈舍,一边诉说自己的最“牛”致富路。
2022年,在县乡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嵩县牛养殖产业发展迅速,王新庆养殖的牛更是达到了10余头。看好市场前景的他,想趁着政策的“东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但是,扩大规模需要资金的支持,养殖业“贷款难、担保难”让他有些担扰。
听说王新庆养牛需要资金,嵩县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介绍了新推出的养牛贷产品,不仅利率低、额度高,还不需要担保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王新庆申请了贷款,没想到很快就成功申请到了5万贷款资金。王新庆一下子发展了20多头黄牛,规模上去了,收入也大幅提高。
为满足乡村振兴的信贷需求,嵩县以普惠金融服务站为抓手,将综合金融服务延伸到农村农户,使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老年居民足不出村,即能享受到存取款服务,产业发展贷款需求对接不出村。目前,嵩县已确定了6家涉农金融机构为主办银行,完成6个乡镇整乡镇的整村整户授信,总授信额度2.99亿,覆盖农户约6.34万户,“金融活水”“贷”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