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21日电 (王宇)为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主渠道”和人大代表“主力军”作用,7月17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启动“民主之花开宛城”集中采访活动,中新网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访了多个人大代表“家站点”,探索南阳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实践。

宛城区:“局长进站”活动常态化
17日下午,记者首先来到了宛城区代表联络总站,作为南阳市首个区(县)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该站位于宛城区中心位置。
据了解,宛城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于今年1月正式建成投用,总面积1300平方米,内部设有代表履职指导中心、人大制度宣传中心、区级代表接待中心、代表联络交流中心、代表工作研讨中心等“五大中心”;代表之家、代表接待室、活动室、阅览室、基层立法联系点、站长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七大功能室”。
当天在联络总站二楼,一场“站点问政面对面”的专题会议正在召开。宛城区发改委、卫健委、城管局、住建局、教体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与部分人大代表等20人,正在就当前遇到的民生问题展开讨论。
据南阳市宛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学鹏介绍,“局长进站”是宛城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一大特色,由政府领导、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进代表联络站,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代表建议办理、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等,与进站人大代表或群众进行沟通协商,进一步实现政府工作民主化。
目前,宛城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和各联络站将“局长进站”活动常态化、规范化,自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局长进站”活动7次,参与代表320余人次,解决问题101件。
当天下午,在宛城区东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局长进站”活动中,选民们针对当下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
记者现场看到,选民们针对当下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关于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治理、道路交通安全、小区停车管理等多方面意见。随后,相关管理机构负责人、人大代表和选民共同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对此,宛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发祥表示,“局长进站”,紧扣主题进行“把脉问诊”,人大代表和群众围绕主题进行提问,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作答。通过区职能局长进驻乡镇街道人大联络站,能够更好、更准确、有针对性地从政策层面解惑释疑,解决问题。此举改变了以往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时只能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记录,再找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做“传话筒”“二传手”的尴尬局面。

卧龙区:进站代表公示履职成绩单
结束宛城区的采访,记者来到了卧龙区梅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
卧龙区梅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占地150平方米,站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由选民接待室、阅读室、议事厅、智慧人大工作系统组成“两室一厅一系统”,于2022年5月15日揭牌,服务街道选民。
在联络站内,一块“2022年度代表履职考核结果公示”的展示牌特别引人注意,20位代表的履职考核成绩单一目了然。
“人大代表履职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公开代表履职情况,不仅成为代表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有效途径,也督促了代表积极履职,更好地服务群众。”梅溪街道党工委书记牛离离说。
据了解,梅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还针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大代表设置了卧龙区首个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该站依托医疗卫生行业,自2022年7月起建,目前驻站代表21人,均为卫健领域专家、代表。
从确定选址到建成投用,这座联络站只用了10天。“别看联络站建设时间短,但从能实现自助式健康体检的健康小屋、中医科,到拥有数智人大电子设备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室等各项功能服务,站内一应俱全。”牛离离说。
2022年以来,梅溪街道27名市区人大代表在联络站接待选民50余人次,提出议案、建议15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7起。特别是选民反映文化宫街人车混杂、道路破损、污水横流的问题,驻街道人大代表认真调研,向街道办事处建议采取措施解决此乱象。
对此,牛离离表示,街道办事处接到代表建议后,联合有关部门强力拆除非法建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了文化宫中街和西街。目前的文化宫街人车分流、道路宽敞、环境优美,过去的“愁心路”变成了“开心路”,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卧龙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命题已建立19个实体代表联络站和76个联络室,基本实现了全区乡镇街道景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各联络站还统一命名、统一挂牌,配备了站长、副站长和联络员,全区1043名各级人大代表就地就近编入代表联络站,代表信息公开。每个联络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接待活动,辖区内各级代表全年进站不少于一次,接待活动常态化开展,实现代表与选民联系有效对接。自2019年代表联络站运作以来,接待群众5620人次,收集意见2780个,提交建议432份,组织代表视察评议等活动170次,解决选民提出的热点问题1639个。

方城县:民生关切问题“上墙”公示
“有女不嫁八里岔,村又脏,道又破,晴天一身土,雨天稀泥汤,晚上一片黑,污水肆意淌……”这首民谣曾是方城县八里岔村几年前的真实写照。
18日上午,记者来到八里岔村,发现旧民谣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广为传唱的新民谣“运河边,国道旁,城南八里岔美名扬……”
“这片地方原来就是一个烂泥坑,没人管没人问,村村各顾各,人心涣散,啥也干不成。后来通过街道人大代表的呼吁和人居环境整治,如今我们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干净卫生,烂泥坑变成了‘圆梦广场’。而且,村民的集体意识也开始加强。”在八里岔村,村民向记者讲述了村里引以为傲的新变化。
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八里岔村划属赭阳街道后,赭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赭阳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赭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讨论,统一思想,确定了以“群众拥护、群众支持”为干事创业的方向,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为目标,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真抓实干,共建社区。
记者在村内的民生回音壁、同心墙上看到,一些问题分别用红色、粉色和黄色的粉笔记录。
据介绍,红色问题是上一季度被提出,但目前尚未完成落实的;粉色是完成落实的;黄色则是已经改造完成的。对于村民提出的每个问题,联络站都会标注时间跟踪办理,并按季度进行公示,以便大家对每件事的进展都了然于胸。
目前,八里岔村流传着一首新民谣:“运河边,国道旁,城南八里岔美名扬;古有进士上殿堂,现有八里岔状元郎;环境整治齐动手,脱去旧帽换新装……”
据了解,赭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自建站以来,严格落实周三代表进站接访活动,先后接待市、县各级人大领导调研、视察、观摩20余次,接待选民近千余人次。现已成为“联系选民的接待平台”“参政议政的工作平台”“学习提升的充电平台”,受到了各级领导及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人大代表“家站点”服务群众“不打烊”
离开方城县,记者又走访了唐河县和桐柏县多个人大代表“家站点”。
2022年以来,唐河县人大常委会投资500余万元高标准升级打造了以5G网络、视频技术为支撑的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唐河智慧人大2.0”,使实体站、网上站、掌上站“三站”融合,做到了信息在“掌上”传递,履职在“掌上”开启,互动在“掌上”实现,让选民找代表更容易、让代表履职更便捷、让监督更高效。
桐柏县城郊乡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探索“直播+助农+电商”新模式,推进人大工作与“三农”深度融合,打造乡、村级电商直播间,通过驻站代表、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等方式,依托云上桐柏、抖音、微信、河南农购网等直播平台和网上商城,帮助解决产品滞销问题、企业复工复产难等问题。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民主之花开遍宛城”,南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积极发挥作用、依法履职尽责、奋力进取为民履职的事迹和风采,不断探索、发展和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南阳生动实践。
据了解,目前,南阳全市已建成实体代表联络站 1509个、网上代表联络站 249个,创新成立了制造业、法制、教育等专业代表联络站 48个。今年 2月,还在深圳探索设立了全省首家驻外代表联络站,为 20多万名在深圳创业的南阳人提供跟踪服务。
目前,南阳市 1.9 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实现服务群众“全天候、零距离”。仅 2022 年,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就累计接待群众 3 万多人次,受理事项6300多件,办理和转办群众反映问题 5200多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