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6月2日电 (王宇 付永奇)6月2日,河南省周口市农业农村局传出消息,周口市各地连日来与时间“赛跑”,打响麦收大会战。
截至6月2日下午17:00,全市已收割小麦363.7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2.9%。其中扶沟县已收割35.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33.8%;郸城县54.6万亩,占38.4%;商水县42万亩,占33.9%;淮阳区50万亩,占42.9%;西华县38万亩,占36.9%;项城市36.7万亩,占33.8%;沈丘35万亩,占34.3%;鹿邑县32万亩,占28.8%;太康县30万亩,占17.4%;中心城区10.2万亩,占50.5%。
周口市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稳定在99%以上。为打好一年一度的麦收大会战,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周口市提前准备大中型拖拉机超、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等机械42万余台。遭遇连阴雨的后,又从南方省份引进了履带收割机,检修了多年不用的烘干机,腾出了村文化广场、小学操场用作备用晒粮场。
6月2日,在淮阳区高标准农田,10多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飞扬的秸秆落在一排排整齐的麦茬上;运输车辆不时把一车车小麦运送到地头晒粮场或村内的文化广场。
“我种了60多亩小麦,昨天收到夜里10点多,今天早上5点多又开始收割,收割机紧张,天气又逼人,早点收到库里放心了!”冯塘乡杨庄村刘艳察看着粮堆上的小麦说。
像冯塘乡一样,周口市各地集中开展麦收大会战,1100多万亩麦田里机器竞相轰鸣,飞转的车轮与淅沥的小雨紧张“赛跑”。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沈丘县科学合理调度麦收机械,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做到人歇机不停。县农业农村局统筹调动全县现有烘干设备,抓好抢收湿粮烘干,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场所开展晾晒,防止粮食霉变。商水县张庄镇调配本地收割机械95台、外地收割机械44台,联系粮食收储点33个、统一调度大型烘干设备4处、开放文化广场等公共晾晒点50处,全镇7.1万亩小麦力争三天内抢收完成。
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就要不落一人,不漏一户。为做好监测户、困难户、孤寡老人等特困群体的麦收帮扶工作,周口市各地成立“三夏”生产帮扶小分队,组织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深入群众家中走访排查,通过劳力帮扶、机械帮扶、资金帮扶、技术帮扶等措施,帮助困难农户抢收抢种。项城市紧盯粮食安全,组织党员志愿者齐动手,协调联系收割机或者拿起镰刀,优先帮助困难群众抢收小麦,让困难群众心里不慌。郸城汲水镇抽调镇直机关人员,组成64人的抢收突击队,每村成立20多人的抢收突击小分队,通过走访排查对286户缺少劳动力的农户结对帮扶,确保苦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帮扶。
为确保农民种粮有出路,周口市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推广预约收购服务,缩短售粮群众等候时间,实现少排队、快售粮。持续加强小麦市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收购信息,引导农民有序售粮、企业均衡收粮。规范粮食收购行为,坚持挂牌收购、按质论价,督促各类市场主体及时支付农民售粮款,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农户科学储粮和庭院储粮技术指导,推动节粮减损。
春争日,夏争时。为保障农民及时种好秋作用,周口市切实做好种子、农药信息调度,及时调剂余缺;督促承储企业按期投放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稳定化肥市场价格;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保供主渠道作用,开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把农资商品及时配送到乡村网点、田间地头,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市农业农村局成立4个专家指导组,各地建立技术服务小分队,通过下田、进村、入社等方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