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5月30日电 (王宇 付永奇)“我正在调试多年未用的粮食烘干机,准备收割机一能进地就开始收割,再把抢收的湿麦烘干,避免小麦集中收割时机械不够用……”

5月30日上午,天色阴沉,小雨淅沥,河南省周口市种粮大户刘记森和几名技术人员围着一台大型烘干机的主机不停地捣鼓着,他一边抹去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用手机免提回复电话。
5月26日以来的连续降水纠结着每一个周口人的心,彻底打乱全市麦收节奏,让各地“三夏”方案统统破防。像刘记森一样,周口市数十万名党员干部、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基层群众都在全力以赴,想尽各种办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烂场雨”。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小麦生长240天,中间要历经“七灾八难”,最怕的是“烂场雨”。“‘烂场雨’会导致小麦灌浆不充分、发芽霉变,降低品质,还会严重影响小麦收获进度。”看着手机上发黑的麦穗照片,周口市农业农村局专家组组长张东良说,“这场‘烂场雨’是我市2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天气灾害!”
雨停之后,周口市小麦成熟期会相对集中,农机调度和小麦收获困难将大大增加。由于雨后小麦非常脆弱,籽粒易脱落,如何龙口夺粮,成为最降低阴雨对小麦造成损失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周口市农机中心在准备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42万余台投入“三夏”生产的基础上,及时组建应急抢收队伍31支,准备烘干机800多台,联系跨区作业收割机5000台、履带式小麦收割机500台。
这几天,周口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多个工作组,为农机尽早进地抢收创造条件。他们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市场化协作机制,精准调度、精准对接,最大化发挥农机装备效用;调试调动全市现有烘干设备,抓好抢收湿粮烘干,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场所开展晾晒,防止粮食霉变;通过微信群和广播等方式向群众及时发布天气情况。
“收割机通行证可在省政务网上一键‘秒办’,省时省事!”周口市交通部门在加强农机办证宣传的同时,严格落实跨区机收免费通行政策,增开绿色通道、增派服务人员,提高通行效率。加强警力部署,做好事故多发地段、易堵路段信息提示和车辆调度,及时快速处理事故,防止交通拥堵,确保农机顺利通行。公布“三夏”交通服务热线电话,保持人员随时在岗,及时提供相关服务。
“5月25日20时-30日10时,全市平均降水量76.1毫米,降水量最大的鹿邑县绍庄为164.8毫米。”为做到精准预报,市气象局连日来增派技术人员,制作《“三夏”专题天气报告》,联合农业农村局发布《“小麦连阴雨”气象高风险预警》。26日18时,气象部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IV级应急响应,每2小时发布一次《气象信息快报》,目前已发布30多期,全力做到精准预报预警,服务好“三夏”生产。
田里损失地里补,夏粮损失秋粮补
“要摸清底数,科学调度农机,用好网格,严守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举全区之力做好‘三夏’生产,确保粮食颗粒归仓。”5月30日,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宋力在搬口办事处贾寨行政村察看小麦情况时对随行干部要求。
“各村要彻底打通支沟毛渠堵点,排除麦田积水,为收麦机早一点进地收割创造条件……”30日上午,脚穿雨靴,在程岗村麦田泥水中指挥清沟沥水、排涝除渍的商水县平店乡党委书记段文海说,“春争日,夏争时。每个村都要不等不靠,在做好小麦抢收入库的同时,积极备好化肥、种子等农资,抢抓农时,做好秋作物的种植工作,力争田里损失地里补、夏粮损失秋粮补。”
据了解,为做好困难户帮扶,及时为交通不便地区提供应急抢收服务,扶沟、郸城、商水等县成立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帮扶队,结对帮助监测户、困难户、孤寡老人等特困群体,帮助他们抢收抢种,为无劳力和无法返乡人员提供代收代种服务,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夏粮应收尽收、秋粮应播尽播。扶沟县还要求每位人大代表分包联系一个行政村,对各村麦田积水、倒伏和沟渠排水不畅等情况开展“拉网式”的排查,发现田间积水,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疏浚,消除内涝,确保秋作物及时播种。
5月30日下午,太阳透过云层探出了半个脑袋,一缕骄艳的阳光重新照在饱受雨水折磨的麦穗上。气象部门分析,今后一周,周口市降水偏少、气温略偏低,总体气象条件利于小麦收获。
“6月1日后,各地基本具备农机下地作业条件,3日至6日全市将进入收获高峰,8日前,全市1100多万亩小麦将基本收割结束。”张东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