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22日电 (记者 韩章云)“表墒有点旱,底墒不错,现在正是小麦拔节的关键期,还需要再浇一遍水。”3月21日,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田庙乡滕湾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彭记永和同事一边用仪器测量土壤墒情,一边向着围观的农户开出“处方”。

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河南省气象科普进乡村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21日在虞城县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以“乡村振兴 气象赋能”为主题。
据河南省气象局一级巡视员孙景兰介绍,此次组织气象科技工作者面向广大农村居民传播气象科学知识,旨在指导基层干部群众利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进一步推进气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质量和效益,提升农业农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马玉宝表示,无论是建设农业强省,还是确保粮食安全,都需要气象科普的有力支撑。他说:“对于广大农户和农村居民来讲,关注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科学应对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一门‘必修课’。”

在当日的启动仪式上,河南气象部门为气象信息员和科技志愿者颁发证书并赠送气象科普材料,随后围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农业气象服务指导等内容组织开展培训。气象科技工作者走进农田、大棚进行农业气象技术现场指导等多种活动。
对于农业气象知识科普、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河南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胜利深有感触,“去年10月虞城县遭遇连续降雨,我们正是在接到气象部门的通知后提前挖沟排涝做好应对措施,最终1000亩地的荠菜安然无恙。对于设施农业来说气象服务至关重要”。
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将气象科普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融入全省科普发展体系,气象科普进乡村也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农民气象科学素养、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扎牢田间地头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