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河南开封:推动数字赋能 打造智慧交通

  • 2022年07月01日 10:27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1日电   “通过智慧交通的作用,截至5月底,开封市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违规线索处理率连续两个月在河南全省排名第一;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日均超速次数由4月份的500余次下降至5月份的40余次;12328热线服务质量考评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开封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本山说。

  今年以来,开封市交通运输局以综合交通运输调度指挥中心为平台,加快“交通大脑”建设,创新推进数字赋能,全力打造智慧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聚焦“数字化管理”,建设新型监管体系

  注重发挥智慧交通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开封市交通运输局聚焦“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建设”“智慧化出行”,把市综合交通运输调度指挥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高效建成以市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市综合交通运输调度指挥平台。设置客运监管席、货运监管席、运输综合席、指挥调度席、违法处置席、综合执法席、数据分析席、督查督办席等9个席位,接入运政许可、“两客一危”车辆动态数据、旅游包车数据、危险品电子运单、网络平台等数据,初步实现了交通运输系统内部数据信息共享。

  为提升工作效能,开封市综合交通运输调度指挥中心实行联合办公,分别对“两客一危”车辆违法违规信息的认领、核查、处置、办结实行全流程监管,接受省级指挥中心指令,调度四县一区指挥中心,形成以监管平台为依托,以统一指挥为纽带,各部门各单位协同配合、上下联动、高效处置的新型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同时,以数字赋能、科技监管为原则,每周对平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处理风险隐患。

  实现信息共享,强力打造“智慧交通”

  为确保公平、阳光、科学,开封市交通运输局从规范工作流程着手,对全市888辆长途客车、133辆旅游包车、2321辆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和11452辆普通货运车辆,以及规模较大的货运平台,排查多类违规事项,以报警信息形式,每天自动派发到运管、执法部门和各县指挥中心,并每天对处理结果进行抽查和督办,形成问题“发现、处置、反馈、复核”管理闭环。同时,推进事后监管向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管转变。由市指挥平台汇聚“两客一危”车辆运营数据,按照“大数据”应用思维进行整理、分析和比对,重点监测车辆道路运输证过期仍在营运、客运班车不进站和大件运输车辆不按审批路线行驶等传统模式难以监管的安全隐患大的违法行为,将自动监测到的异常情况推送市运管、执法部门和各县指挥平台,随时纠正,消除隐患,从“事后追责”转变到“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管”。

  开封市指挥平台通过与河南省平台的信息共享,接收省平台指令,准确排查出非法营运车辆和运行轨迹,并在其上路或途中快速反应,建立指挥调度一线执法人员布控拦截、实时预警、轨迹预判、布控调度、动态跟踪、现场查扣、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今年1—6月份,开封全市接收省指挥平台指令在各高速路口布控疑似非法营运车辆76台次,拦截成功率100%。

  深入推进改革,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通过大力运用平台,开封市交通运输局实现了多数工作线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线下处置,通过及时有效治理,非法营运空间大幅压缩,客运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同时,降低了传统模式对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依赖,确保监管过程公开透明,切实做到阳光监管、阳光执法。

  “如今,省市县三级监管指挥中心互联互通,通过“7x24”小时值班监控,各部门均可实时查看、互相监督,大幅提升了处置效能。今年5月份,开封市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24小时办结率100%、5日办结率100%,平均办结时长缩短至0.38天,在全省领先。”开封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本山表示。

  通过综合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建设形成的三级监管体系,是开封市交通运输行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重要改革,体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监控模式、从人管到数管的监管手段、从人工流转到为自动流转的监管流程、从原来的边界不清到现在的公开透明的监管制度的“四个再造”,有效提升了开封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来源/开封市委宣传部 作者/李学森)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