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 正文 >

博物馆:阅古览今 活化历史

  • 2023年07月24日 16:41
  •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郭歌

  “什么是多网格式布局?手工业有哪些新发现?什么是居葬合一?看了这个展览,我对二里头遗址的好奇和疑问都有了答案。”7月16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特意前来打卡观展的文史爱好者封静说。

  6月底,“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考古成果展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以考古照片、绘图、沙盘、出土文物相结合的方式,形象展示出二里头遗址“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

  方寸之间,凝聚千年。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文化,是看得见的先人智慧,是摸得到的文明根脉。河南历史悠远,文物资源丰富,是全国博物馆战线的重要成员。

  办什么样的博物馆?怎样办好博物馆?如何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发挥更大价值?

  遗址类博物馆是我省博物馆建设的一大亮点,特别是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遗址考古类博物馆蓬勃发展,构建起中原文明历史进程较为完整的知识图谱,成为中原文明的文化标识,比较系统清晰地阐释了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监控无人机、智慧殷墟巡更系统管理平台、投入1.2亿元建成的国内一流遗址智慧安防工程,构筑起“空地一体”智慧防控体系……位于安阳的殷墟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建筑规模达5.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将全面收藏、研究、保护、展示、传播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墟文物精品,成为国际先进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殷商文明国际交流传播平台和国家文化地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考古类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宣传考古工作和价值,彰显了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为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另一着力点。我省越来越多博物馆深入挖掘文物藏品蕴涵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展览展示,推出更多富有知识性、原创性的主题展览。

  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好消息传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的“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入选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文以化人字以载道——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基本陈列”,郑州博物馆的“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获得优胜奖。

  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95家。近5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2.7亿余人次,年参观人数高峰达7174万人次;共举办各类展览8400余个,实施教育活动4.8万余次。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线上传播方式,使数以亿计的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触摸历史积淀的精华,人们心怀对中华文明的骄傲,积蓄文化自信的巨大力量。

  如今,“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成为生活风尚,数字化为博物馆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赓续五千年不断的中华文脉,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汇入新时代澎湃向前的洪流。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古墓博物馆等4家博物馆联合推出“剧本杀”项目——“博物馆奇妙夜”,让游客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河南博物院创新“端午夜未央”主题活动,让观众在端午之夜沉浸在馆中“寻龙”“赏乐”“着华服”“品美食”……千年神韵和创意科技交融,多重时空在眼前交织,“豫”来愈潮让观众欲罢不能。

  夜游博物馆、博物馆研学等文博项目频频“破圈”,考古盲盒、文创雪糕、数字藏品等文创产品让“把文物带回家”成为现实,文博会、博博会等文化展会广受欢迎,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正“活”起来,以真实可感的模样融入民众生活。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