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德润(左)陪同恩师穆青回延安。 王颂 摄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22日电(记者 李贵刚)在第八届杜甫国际诗歌周来临之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赵德润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疫情等纷繁复杂的形势,重温诗人杜甫诗篇,对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德润认为,中国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文明古国,唐代是我国诗歌难以逾越的高峰,著名诗人之多,名篇佳作之多,诗人地位之高,影响之大,也是历朝历代所不能比拟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这个高峰上被尊为‘诗圣’,这是河南乃至我们中国应该为之骄傲的地方。”
“杜甫是一个伟大而高尚的诗人,杜甫的诗歌之所以取得那样至高的成就,仍然十分谦和,与底层的百姓息息相关。”赵德润介绍说,杜甫一生共有1500多首诗歌流传下来,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是杜甫诗歌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先后辗转各地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均表现了杜甫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李白比杜甫大10多岁,杜甫对李白的尊敬和惦念,从杜甫的几首诗歌中可以窥见一二。”谈及杜甫和李白,赵德润举例说,一首是《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意思是说李白的诗谁也比不上,包括杜甫自己;一首是《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这里的君子就是说李白;还有一首《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中可见杜甫对李白的尊敬写得十分生动。
赵德润认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互相尊敬,传为佳话。自古说是文人相轻,诗人一般也比较骄傲,杜甫和李白的友情应该说很值得今天的诗人和知识分子去学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