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22日电 题:西渡:杜甫的境界是“诚”且是“宇宙之诚”
作者 王宇
杜甫的“诚”是一种“宇宙之诚”,是一种超越了人的利害,而浑同物我、同一天人的“诚”。作为我国著名诗人、诗歌批评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西渡对杜甫有着特殊的认知。近日,在“让世界聆听杜甫——第八届杜甫国际诗歌周”开幕之际,西渡接受了本网采访,针对杜甫的伟大形象进行了深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网河南:作为诗人、学者,您认为杜甫对中国现代诗人、诗歌有哪些影响?现代诗歌语境能否产生类似杜甫的诗?
西渡:在我看来,杜甫可能是对新诗影响最大的古典诗人,几乎每一代新诗人都能从杜甫身上发现他们的诗人原型。战乱年代的诗人从杜甫身上发现苦难、忧国、阶级和责任,和平年代的诗人从杜甫身上发现自然、日常、情谊和幸福……
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人生和存在的问题、诗学的问题,都可以在杜甫那里找到某种预先给出的启示。一代代诗人一直在重写杜甫,但都无法穷尽杜甫的所有面相。有人说,莎士比亚是自然本身,在我看来,杜甫比莎士比亚更“自然”,也更无法穷尽。
中新网河南:杜甫的文化遗产亮点是什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缅怀这位诗人,有何现实意义?
西渡: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诚。《易传》说,“修辞立其诚”,这是一种人的“诚”。杜甫的“诚”则是一种“宇宙之诚”,是一种超越了人的利害,而浑同物我、同一天人的“诚”。这个“诚”既包括人的诚,也包括动物的诚、植物的诚和无生命之物的诚。
它有几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是对己之诚,诚实地面对自己;第二是对人之诚,对人如对己;第三是对物之诚,对物如对人;第四是对人如对物,以物的态度对人,这是“诚”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在一些大诗人都有所体现,但在杜甫身上体现得最为完满、最为全面,其诗歌的表现又最为丰富。
中新网河南: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
西渡:中国古典诗歌能够贡献于世界、而为西方传统所缺乏的,就是那种以物的态度对人、对宇宙的“诚”。西方式的理性是对物的征服、利用,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立。
我想,杜甫这样的诗人是把自己变成物,变成宇宙的分子,自我消失于物,消失于宇宙,同时也就在自身包容了万物,拥有了宇宙。这不但对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意义重大,也对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意义重大,同时也对每个个体此生的幸福意义重大。
中新网河南: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将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他们有哪些共通之处?
西渡:在我看来,杜甫是比但丁、莎士比亚更伟大的诗人。诗人之伟大,就在于他们能够在自己身上体现出世界。杜甫的世界比但丁、莎士比亚更广大,更无限。莎士比亚、但丁主要关注的是人的世界,杜甫的世界则无所不包,既包括人的世界,也包括物的世界。杜甫对这两个世界的表现又是那么丰富、完全、细致。再细小的事物,经过杜甫的点化,就成了宇宙的表现。既无所不包,又体物入微,这就是杜甫。如果说但丁、莎士比亚是诗人的顶峰,杜甫却是一切诗人的地基。
中新网河南:您最喜欢杜甫的哪首诗?只用一句话,您如何评价杜甫?
西渡:有一种肤浅的说法,再伟大的诗人一生顶多也就能写一二十首好诗。这种说法也许适合于二三流的诗人,决不适用于大诗人,尤其不适用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二三流的诗人“写”诗,伟大的诗人不“写”诗,他把自我、宇宙统一于诗中。伟大诗人的人格精神、宇宙精神浸透于他的每一首诗,甚至他的少年习作中。就是说,大诗人的每一首诗都是其完整人格的一个完全体现,也是宇宙精神的完全体现。
对我来说,杜甫的每一首诗都是宝贵的,我并不想在它们之间妄分轩轾。一句话,杜甫是一切诗人的地基。我们不需要仰望杜甫,而需要把他纳入我们的内部,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