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11月4日电 豫东平原上的虞城县,一把钢卷尺不仅丈量着经纬大地的精准刻度,更串联起各族群众的同心纽带,成为促进文化交融、凝聚发展合力的独特载体。作为“中国钢卷尺城”,这里以产业为根基、以文化为灵魂,将钢卷尺蕴含的“精准务实、协作共进”精神深植民族工作实践,书写出“小尺子丈量大团结”的时代篇章。
以“尺”为桥,筑就共富发展共同体。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早已成为汇聚全国各族技术人才与创业者的“发展磁场”,构建起覆盖“产供销”的全链条协作网络,让发展红利公平惠及各族群众。轰鸣的生产车间里,汉族工匠与少数民族员工并肩攻关,共同研发的防滑精准刻度、耐磨防腐涂层等技术,推动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实现稳定就业。这种以产业为纽带的深度协作,让“同心奋斗、携手共赢”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让民族团结在共富实践中愈发坚实。
以“尺”为媒,绘就文明交融新画卷。在虞城县,钢卷尺早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承载民族文化、促进文明对话的鲜活载体。当地企业设计团队巧融匠心,将蒙古族卷草云纹、苗族银饰纹样、藏族吉祥结等民族文化元素嵌入产品外观,兼具实用性与文化辨识度的“民族风”钢卷尺,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掀起采购热潮,让中华各民族文化随产品走向世界舞台。与此同时,各族产业工人自发以“钢尺上的民族团结”为主题,创作剪纸、版画等文艺作品,在虞城县文化馆展出期间吸引数万群众驻足,成为文化交融的生动缩影。这种“产业载体+文化表达”的创新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焕发新生,构筑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家园。
以“尺”为度,铺就幸福生活暖心卷。虞城县将钢卷尺“精准务实”的特质延伸至民生领域,把民族团结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生福祉。城郊乡民族团结示范单位郭土楼村,当地钢卷尺企业主动捐建“孝善大食堂”,为各族留守老人送上暖心餐,让敬老温情在各族群众间交融传递;企业技术团队研发的便携式“钢尺测距仪”免费供乡村使用,助力12个脱贫村高效完成道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等民生工程,直接惠及群众3000余人。这些务实举措,深刻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根结底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实践逻辑。
从生产车间的协作身影,到文化展台的创意表达,再到乡村田野的民生实践,虞城县始终以“尺”为媒,丈量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实步履。这把小小的钢尺,以坚韧质地承载协作精神,以精准刻度锚定共同方向,正串联起各族群众的共同梦想,编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壮美画卷。(虞城县委统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