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作为食品的生产者,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牧原)将“粮食节约、人人有责”作为全员践行的准则,从低豆日粮技术到智能养猪,从种养循环到光盘文化,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粒粮食的价值。
牧原通过科技创新,将节粮落实在生产全链条。该公司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氨基酸来替代豆粕,将饲料中豆粕用量降至7.3%,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该技术推动每头猪饲养过程节约大豆31公斤,若在全行业推广,预计每年可节省大豆约2000万吨,相当于1.54亿亩耕地种植产量。
同时,牧原研发智能饲喂系统,实现饲料“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通过精准饲喂,2024年节约粮食资源11.2万吨。智能猪舍与环控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全年节约粮食约300万吨。
在“开源增粮”方面,牧原探索推广“猪养田,田养猪”的种养循环模式,将养殖产生的粪污转化为农田肥料反哺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在全国累计铺设支农管网2838.1万米,服务农田达472.08万亩,带动粮食增产28.6万吨,助农减投增收13.53亿元。
这一模式在生态治理中也展现出显著成效。以牧原在吉林大安的盐碱地改良项目为例,通过将处理后的粪肥与耐盐碱水稻种植相结合,进行系统性的土壤改良,有效改善了土壤质量,亩均产量从400斤提升至800斤。截至2024年底,此种模式已应用于40.89万亩盐碱地及沙漠化土地的改良。这不仅让贫瘠土地具备了产出粮食的能力,也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宝贵的增量。
在企业内部,牧原推行光盘行动,建立“光桌文化”,通过“光桌保证金”制度和群内公示等方式,引导员工养成节约习惯,并将节粮理念延伸至商务接待等环节。
粮稳天下安。从节粮、增粮,再到节约文化的深入践行,牧原以科技创新、绿色循环和文化自觉守护每一粒粮食的价值,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为粮食安全贡献力量。(陈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