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技能健儿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竞技比拼,用指尖匠心与精湛技艺书写“技能报国”的精彩篇章。而赛场之外,中铁七局组建的七大保障组以24小时坚守、零死角守护,为赛事平稳运行筑起坚实屏障。他们不登竞技台、不逐赛事奖,却用专业与奉献成为盛会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
土建保障组:24小时巡守,做场馆“筋骨卫士”
“场馆结构安全是底线,我们多走一步,赛事就多一分安心。”比赛期间,土建保障组组长赵瑞领带领30名组员启动“全天候备战”模式——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视会展中心一期8个展馆,从建筑结构稳定性到装饰装修细节,任何微小隐患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为了把风险扼杀在萌芽,赛前他们进行多次地毯式隐患排查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2次消防演练、1次应急演练,让组员们对突发情况处置流程烂熟于心;精装门、卫生间洁具等易损件的备品备件早已配备齐全,“5分钟内到现场,20分钟内解决问题”,是土建保障组对场馆安全的郑重承诺。
市政保障组:精细打理,当园区“形象管家”
“20万平方米的园区,每一寸道路、每一处绿植,都是赛事形象的一部分。”市政保障组组长谢万里带着6名组员,扛起园区“颜值”与功能的双重责任。这支平均参与过两到三个市政项目的保障队伍,每天穿梭在园区道路间,全面检查市政道路有无破损、排查排水系统堵塞隐患,精心养护绿植,让园区始终保持安全整洁美观。
为全力做好场馆外管道排水保障工作,市政保障组特意调配3辆大型抽污疏通车时刻待命,“若排水出问题,我们5分钟内就能让系统恢复正常。”从道路畅通到绿意盎然,他们用细致的服务,为赛事营造舒适的外部环境。
暖通保障组:精准控温,守住赛场“温控线”
能源中心冷冻机房作为一期空调系统的心脏,对16个展馆进行制冷供应。为确保赛事期间暖通系统正常,暖通保障组组长邹伟强带领10名从事暖通行业十余年的专业人员,进行24小时保障工作。从2025年6月进行启动联调试验,7月完成第十届郑州餐饮业博览会、8月完成进行中欧班列展,空调系统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现场利用群控系统控制冷冻站系统和冷却塔系统,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定压补水装置、冷却塔风机等共计163台设备,714个点位。根据实际温度需求,做到精确控制。正是这份认真与严谨,为参赛选手提供最舒适的竞技环境。
智能化保障组:智能守护,织就“数字防护网”
“监控、网络、智能照明——这些看不见的系统,是赛事顺畅运行的‘神经中枢’。”智能化保障组组长何攀南和8名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组员依托智能安防监控、设备安全防护、智能通信保障等系统,24小时监控各类智能化设备运行状态,针对关键设备制定“分级处置”预案:一级故障5分钟内启动备用设备,二级故障30分钟内修复,故障点秒级切换备用设备。
“我们的目标是‘零中断’,哪怕一秒钟的故障,都可能影响赛事节奏。”正是这份极致追求,让智能化系统始终平稳运行。
消防保障组:严阵以待,筑牢安全“防火墙”
“消防安全无小事,每一个消防设施,都是守护生命的‘安全阀’。”消防保障组组长李文龙带领13名通过消防安全专题培训的组员,把“防患于未然”做到了极致。赛前,他们对所有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做末端放水试验,对火灾报警系统进行联动测试,确保每一件设备都能“战时管用”。
“一旦有火情,火灾报警系统会立刻提醒值班人员和维保人员。若人员来不及处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会立刻启动——线路起火2分钟内解决,明火5分钟内扑灭。”消防保障组这份快速响应能力,为赛事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水电保障组:应急补位,确保能源“不断供”
“用水用电是赛事的‘生命线’,我们必须确保‘不断供’。”水电保障组组长朱勇光和11名熟悉现场管线、配电箱、电缆的水电工,不仅要满足布展方的用水用电需求,还要每天检查给排水和电力系统。
他们赛前已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检修。若出现停电情况,水电保障组人员能3分钟内到达现场,迅速启动应急发电设备,保障重要设备的电力供应,并根据《停电应急预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确保突发情况时“忙而不乱”。
物资保障组:多备一份物资,就少一分顾虑
“保障工作,‘粮草’必须先行。”赛前,物资保障组组长刘小刚已带领5名经验丰富的物资管理人员,备足了“家底”:精装、幕墙、防火门、室外、机电设备等83类物品,如水龙头、闭门器等易损件百余件、机电备品各类管件、电线电缆等400余种,各种智能化设备全套备品配置齐全。
“从一块石材到一米电缆,每一件物资都是保障的‘弹药’,我们多备一份,前线就少一分顾虑。”这份“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周全,筑牢赛事后勤保障。
这七个保障组中,有人连续多日睡在临时值班室,有人为排查一个隐患错过饭点,有人在深夜的展馆内独自巡检……虽然没站上竞技台,他们却以保障者的身份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幕后留下了闪亮的“中铁七局印记”。(杨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