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新河南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专家建言中国数字农业建设多打“组合拳”
  • 2021年05月13日 14:2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赵伟涛
  •   中新社郑州5月13日电 (韩章云 杨大勇)足不出户一览农田墒情、苗情、虫情、灾情;手机一点预约农机;直播带货把农产品卖向全球……在数字成为“新农资”的背景下,如何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引发领域内专家热烈讨论。

      12日、1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1数字乡村论坛 ,以“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为主题。论坛上,不少专家建言数字农业建设应打“组合拳”。

      在中国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看来,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正在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检测评估,2019年中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已经达到36%。数字技术正在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方式,知天而作的智慧农业正在变为现实。”

      王小兵也指出,缺少数据、“数据烟囱”仍是在当前数字农业建设的一道难题。

      对此,他建议,应把物联网建设成为数据获取的主要渠道,可学习日本建立农业数据协作平台,“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价值应用,全方位激活数据这个新生产要素的巨大潜能。”

      数据产生的前提是网络铺路,但截至2020年6月,中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2.3%,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6.4%。中国农科院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认为,明显的城乡数字鸿沟不利于农业生产数字化。

      “应加强4G网络、5G网络、宽带网络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水、电、渠、路等数字化改造,养殖场、加工厂、大棚设施等数字化融合,农田、耕地等生产资源数字化布局。”许世卫表示,当下应促进传统基础设施与数据元素的更多融合,满足数字农业建设的需要。

      数字农业建设关乎乡村振兴大局,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对此,正数公司董事长李香林认为,可搭建省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的问题,从而推动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

      以河南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为例,李香林说,该平台由政府主导、纯公益性质,通过归集相关政府部门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通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桥梁,免费为银企提供“一站式”线上信贷服务。(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