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中新河南 > 正文

投稿邮箱:henannews@126.com

河南扶沟县因地制宜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 2021年04月03日 10:01
  • 来源: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   菜乡转型记

      春日里的河南扶沟县,处处是繁忙景象。走进曹里乡西吴村,巨型蔬菜棚一望无际,似白色的海洋,不少菜农在大棚里忙着采摘鲜菜供应市场。

      “每个棚占地10亩左右,一年种植两茬,净收入20多万元。”西吴村党支部书记齐俊华说,村里探索出来的“大集群+小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有效破解面积大收益小、有品质没品牌等问题,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模式提质增效

      “新模式其实是总结经验教训得来的。”曹里乡党委副书记王三伟坦言,前几年,一些企业、个人看到种菜挣钱,纷纷投资建设蔬菜产业园,片面追求扩大种植面积。结果,田间管理上不去,蔬菜品质差,销售遇到很大难题。

      作为传统的“菜乡”,扶沟通过总结几十年蔬菜产业发展经验,根据菜农意愿,确定蔬菜产业的新模式: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土地流转,划出蔬菜种植区,集中建造新型蔬菜棚,菜农负责承包管理各自的大棚。在村里或者种植园区成立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供肥、技术培训、管理、收购的“五统一”方式解决菜农种菜的后顾之忧。

      西吴村脱贫户齐兵卫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在政策引导下,他加入村里蔬菜合作社,2018年利用3万元扶贫贷款,租种一个大棚,当年收入6万多元。2019年,齐兵卫的收益翻了一番,实现稳定脱贫。

      如今扶沟县的蔬菜合作社有118家,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产值46.8亿元。蔬菜产业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带动脱贫户6100多户。

      “新模式既有利于新技术的集中推广应用,实现规模效益,也有助于保证菜农稳定收益,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王三伟说。

      步入河南绿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的育种大棚,100多个正在培育的韭菜品种,青翠欲滴。只见一种韭菜很特别,根茎有钢笔管那么粗,叶子宽10多厘米。“这就是‘太空韭仙子’,是太空育种优选后培育出来的。”公司董事长刘顺德说,每亩一茬能割一万来斤,价格比普通韭菜贵好几倍,一公斤种子卖到3800多元。

      好品牌市场俏销

      “大货车排着队等在地头拉货,黄瓜不愁卖,咋不能多种一茬?”

      “不歇茬晒晒地、通通风,长出来黄瓜品质差、不好吃。”柴岗乡梅桥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经常这么回答菜农们的疑问。

      产业刚起步时,梅根清带着乡亲们种黄瓜。“菜下来,没地方卖,只能买两辆农用三轮车拉着黄瓜到信阳、郑州地摊上售卖。”梅根清说,靠着质量好,“扶沟黄瓜”慢慢打响了品牌。每到收获旺季,大货车就在地头排起长队,客商点名要“扶沟黄瓜”。

      为了进一步擦亮品牌,扶沟严格执行蔬菜生产准入制度,对全县各蔬菜生产基地和规划用地的土壤质量、地下水质量、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等逐项进行检测,对达不到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不准其发展蔬菜生产;实行无公害蔬菜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施肥、用药及生产过程实行安全监控,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蔬菜,禁止上市销售。

      在汴岗镇于营村“遍地红”辣椒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内,于成义难掩收获的喜悦。老于曾经是贫困户,靠着种植“天御红”辣椒走上了致富路。“扶沟辣椒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俺们的‘天御红’品牌响了,销路不愁。”合作社负责人于海军介绍,扶沟县辣椒年产量达10万吨,产值达15亿元。

      畅销的不只是辣椒,现在扶沟县有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5个,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1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13万亩,拥有36个无公害蔬菜商标,越来越多的扶沟蔬菜摆上了城里超市货架。(本报记者 任胜利)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