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三门峡湖滨区多点发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

  • 2025年10月27日 11:10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10月27日电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始终以项目建设为牵引、以民生需求为根本,统筹推进工程环保治理、农村污水整治与沿黄生态保护,推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系统化、精细化、高效化转型,交出了一份生态与民生效益双提升的亮眼答卷。

  工程建设是湖滨区守护生态的“主战场”,也是彰显国企担当的“试金石”。湖滨区委、区政府主动靠前指导,推动辖区湖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将“绿色施工、环保先行”理念融入建设全流程,严格执行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标准等措施落地见效,从源头有效遏制扬尘污染。这一举措不仅让周边居民告别“施工扬尘扰”的困扰,更树立起国有企业绿色建造、文明施工的标杆,实现了工程进度与生态保护“两手硬、两促进”。

  在乡村振兴领域,湖滨区以PPP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作为湖滨区乡村振兴PPP项目(一期)实施主体,湖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牵头落实项目总投资7亿元,覆盖5个乡(街道)、25个行政村,其中1.1亿元专项用于污水治理。目前已铺设污水管网107公里,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6座,完成投资1.05亿元,实现乡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此外,湖滨区创新采用“厌氧+好氧+沉淀”处理工艺搭配中水回用系统,年节约用水超万吨,处理后的清水既能喷洒道路降尘,又能灌溉农田,直接惠及6.8万村民。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湖滨区精心打出“生态修复+设施提升+文化赋能+产业融合”组合拳。生态修复上,完成约2万亩高标准生态梯田改造,栽植苗木51万株,绿化面积4000余亩;投入7000万元实施南山绿化项目,打造“桃花谷”“丹枫林”等特色景观,让绿色成为湖滨区的鲜明底色。设施提升方面,建成中流砥柱景区环线道路、三大公路等共19.6公里,配套建设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高庙段6.5公里及6个景观平台,为群众出行、休闲提供更多便利。文化赋能层面,推动大禹文化公园、中流砥柱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投用,让黄河文化与中流砥柱精神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代代传承。产业融合上,打造万亩药木园,种植中药材3000余亩,配套建设中药科普基地与研发中心,全力推动“生态+农业+文旅”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生态治理的成效,正转化为湖滨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如今走进湖滨区,会兴古渡段6.2公里道路焕然一新,2万余株乔灌木错落有致,一条集生态防护、休闲漫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黄河生态廊道蜿蜒延伸;王官生态湿地里,栖息的大天鹅数量增至数百只,成为湖滨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活名片”。依托生态廊道与文旅项目,湖滨区旅游接待人次与综合收入逐年攀升,直接带动沿线数千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从人居环境的全面升级,到产业结构的优化蝶变,湖滨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立足新征程,湖滨区将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打造“河清、岸绿、产业兴、人居美”的美丽湖滨,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为新时代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湖滨力量。(吴洁 王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