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闻网
如何应对“开学综合征”?专家来支招
中新网河南
2025年02月16日 19:45

  中新网河南新闻2月14日电  (夏青华 王士豪)寒假结束,各中小学迎来开学季。假期的无忧无虑与开学后的紧张学习形成鲜明反差,不少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反映,孩子开学后闷闷不乐,甚至出现焦虑、失眠、食欲差等不良现象,是不是患上了“开学综合征”?

  究竟什么是“开学综合征”?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出现“开学综合征”需要就医吗?针对此类问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发育行为科门诊主任靳彦琴给家长们以解答。

  “孩子开学前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躯体不适的表现,很有可能是中小学生群体常见的‘开学综合征’。”靳彦琴解释,“开学综合征”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是指中小学生面对新学期学习生活表现出非器质性异常表现。不仅出现在开学前,通常会延续至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在心理上孩子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焦虑、厌学等,在生理上则多表现为失眠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腹痛、疲倦等。

  靳彦琴补充道,这些症状是孩子心里焦虑的躯体化表现,家长不可武断地认为孩子装病不想上学,要学会解读孩子心理行为背后的“密码”。“寒假包含春节,大多数孩子假期期间吃喝玩乐、走亲访友,从温馨闲散的家庭环境,切换到严格规范的学校环境,孩子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对学习生活的适应困难。”她认为,孩子突然脱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容易对手机和网络产生“戒断反应”,返校后可能会因为缺乏持续的外部刺激而感到无趣,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等情况,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靳彦琴建议,出现“开学综合征”家长千万不要一味指责和批评孩子,要保持情绪稳定,帮助孩子规律作息。孩子开学前一周左右的过渡期,可按照学校作息进行,慢慢增加学习任务。家长和孩子可商量安排一个合理的娱乐时间表,逐渐减少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既能让孩子养成按计划做事的习惯,又能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快速适应新学期的节奏。

  此外,靳彦琴表示,家长应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运动不单单能够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够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让孩子情绪得到放松,减少压力。(完)

责任编辑:李新贺
编辑精选
img
河南杞县:巧手捏花馍 指尖迎新春
中新网河南 2025-1-20 16:51
img
剪纸二十四节气|大寒
中新网河南 2025-1-20 09:39
img
河南三门峡:花灯闪耀黄河岸
中国新闻网 2025-1-16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