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1+8”!事关开封、许昌、焦作、新乡、洛阳、济源、平顶山、漯河

  • 2022年03月07日 09:32
  • 来源:大河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区域中心城市主导的多中心经济竞争力格局, 尤其是中心城市引领周边城市形成的大都市圈格局,目前已是新时代下的新形势、新趋势。上海大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等,“搭台唱戏”,引领发展。

  郑州都市圈也不甘示弱,正式扩容,由“1+4”升级为“1+8”,“群聊”成员增加。原来的“老成员”开封、许昌、焦作、新乡如何发力?后来的“新面孔”洛阳、济源、平顶山、漯河如何融入?

  全国“两会”期间,大河报·豫视频邀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业内资深专家,为郑州都市圈的建设出谋划策。

  【都市圈】

  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

  瞄准全国第一方阵目标

  “1+8”的都市圈,将成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35年,城镇化进入成熟期,郑州都市圈总体发展能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郑州都市圈,如何扩容提质?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河南将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一核”即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枢纽作用,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一副”即推动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块强支撑。

  “一带”即落实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国家战略部署,发挥沿黄河干流区域创新和产业等要素富集优势,以郑开科创走廊为主轴、郑新和郑焦方向为重要分支,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城镇和产业密集发展带。“多点”主要包括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等新兴增长中心。

  其中,郑汴许将是核心引擎。推动兰考深度融入郑开同城化进程,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规划建设东部兰考、北部中牟—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南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尉氏等郑开同城化示范区。

  《规划》提出,以郑开科创走廊、许港产业带、开港产业带为骨架的郑汴许“黄金三角”,发挥郑州航空港区位优势,打造都市圈的先进制造业集聚核心区。

  【开封】

  开封正在全方位融入

  应实现更多资源的互联互通

  从郑汴一体化,到郑开同城化,开封与郑州之间的融合互动,没有中断过。2022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郑开同城化发展。推进规划编制同绘,全方位融入郑州都市圈,编制完成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郑开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启动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郑汴许核心引擎建设。

  对此,郑汴一体化的首倡者、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大学教授耿明斋说,郑州与开封之间,还需加快推进、完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也应加快对接,比如养老、医保、教育、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开封加快产城融合示范区和郑开科创走廊建设。耿明斋说,未来郑开之间可布局和培育一些可以快速成长的、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领域持续发力。

  【洛阳】

  洛阳“入圈”

  需要提升三个“含量”

  回望过去,郑汴洛三座古都连接起来的“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是古老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精华缩影。

  展望未来,郑州打造“1+8”都市圈,要推动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形成都市圈的副中心、西部板块强支撑。

  那么,洛阳应该如何更好“入圈”?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认为,高水平规划建设涵盖洛阳在内的“1+8”郑州都市圈,意在把都市圈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洛阳的发展。

  他认为,洛阳纳入郑州都市圈,可以提升自身的三个含量。其一,是“含金量”,“洛阳的国家战略比较多,很多重大战略在河南落地,通过融入郑州都市圈,能提高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都市圈发展的含金量”。

  其二,是“含新量”,梁留科说,从全国来看,创新驱动对副中心城市发展、都市圈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洛阳的创新资源很丰富,可以有助于提高郑州都市圈发展的含新量。

  其三,是“含绿量”,即通过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此外,梁留科还认为,融入郑州都市圈,洛阳要加大力度实施人才兴洛的战略,人才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许昌】

  要从“南大门”变成“核心区”

  从“1+4”到“1+8”,许昌从都市圈的“南大门”变成了核心区。作为“圈内老人儿”,许昌将何去何从?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将推进郑州、许昌深度融合发展,以郑许市域铁路为先导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充分发挥许昌先进制造业优势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综合枢纽作用,高质量建设许港产业带,培育壮大航空经济、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现代物流、循环经济等主导产业,完善从源头创新、技术转移转化到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链。

  对此,许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郑汴许“黄金三角区”,能够发挥三市的地缘优势,发挥郑州龙头带动作用,彰显开封文化底蕴,突出许昌产业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借势发展、加快发展。

  【新乡】

  期待郑州地铁或轻轨到新乡

  郑新之间真正实现同城化

  一条大河,两个地市,跨河发展,平原新区。郑州与新乡之间的联系,黄河阻不断。那么,新乡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郑州都市圈呢?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买世蕊说,新乡是唯一一个直通郑州市中心的都市,应该扮演承担者、共治者、共享者、协同性的角色,成为大都市圈中的重要一环。

  都市圈扩展为“1+8”后,新乡更有压力和挑战,更有动力和机遇。买世蕊说,都市圈扩容后,空间更大了,协同性也更大,市场、资源、信息等领域更加畅通,这对于新乡来说是机遇。

  买世蕊说,今后,新乡要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资源共享、环境共治等领域再加把劲儿。郑州的地铁或轻轨向北跨过黄河,延伸到新乡,新乡与郑州唱好“双城记”,真正实现同城化,这是构建新格局、建好大都市圈的当务之急。

  【焦作】

  建议打造高能级文旅

  让更多焦作元素纳入省级规划盘子

  云台山,太极拳,黄河以北的焦作,城市属性明显。在扩容后的都市圈中,焦作应该在哪些地方发力,与郑州形成良性互动呢?

  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认为,未来郑州都市圈“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中,焦作承担着“一带多点”的建设任务。“郑焦方向”是落实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国家战略的重要分支,一定要提前布局,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争取更多焦作元素纳入省级规划盘子。

  “焦作可以在旅游文创方面,联动发展,形成品牌,提升焦作城市美誉度。”李光宇说,焦作要打造高能级文旅,把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作为新的增长极,在全域旅游中做典范,让“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的品牌更加响亮,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亲和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济源】

  应为郑州都市圈高端制造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

  济源地处豫晋两省交界地带,成为郑州都市圈一员后,济源将在哪些方面加强与郑州的联系与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济源市委书记史秉锐说,济源要强化创新驱动。积极融入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争取在济源设立河南研究院分院,积极谋划争取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的政策机制拓展,借力郑州、洛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围绕有色、钢铁、化工、纳米等领域建设实验室,建设产业创新发展共同体。

  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加快建设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纳米新材料产业园,谋划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氢能产业发展和济源国家级原油储备基地项目、济源高端石化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等建设,探索引入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品种、建设交割仓库,积极与郑州、洛阳、焦作等地开展产业共建,为郑州都市圈高端制造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

  史秉锐说,都市圈之间要加强交通互联。济源将积极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开工,加大济洛快速通道、南太行旅游公路二期、跨黄河特大桥及引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主动谋划建设侯马—济源—郑州高速铁路,着力形成连接西东、沟通南北的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与郑州、洛阳等城市的交通衔接能力,为尽快融入郑州“1+8”都市圈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漯河】

  漯河打造郑州都市圈出海口

  都市圈各城市应错位发展

  融入郑州都市圈,漯河已有明确规划。2022年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加快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产业对接、生态共建、科教互补、服务共享,加速融入郑州都市圈互联互通交通网络、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能级公共服务体系、“双自联动”创新生态圈、“双循环战略”产业链集群,推进内融外联。

  同时,发展壮大临港经济,改造提升漯河港,打造郑州都市圈出海口,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

  对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说,郑州都市圈各城市应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着力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错位发展,并与郑州实现链式或互补发展。

  目前,郑州都市圈发展处于前期阶段,未来要遵循城市圈形成和发展规律,结合现实基础条件,按照“强核赋能”“构网畅流”“筑基绣底”步骤,分阶段有重点高质量推进郑州都市圈快速健康发展。

  【平顶山】

  应发挥自身优势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步伐

  被誉为“中原煤仓”的平顶山,2022年有了新身份——郑州“1+8”都市圈的新成员。作为“新同学”,平顶山要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快入“圈”?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平高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工匠、机械制造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中辉说,都市圈对于平顶山来说代表着新起点、新机遇。

  想要更好融入都市圈,平顶山就要发挥煤炭、盐业、钢铁、尼龙化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抓住都市圈更广的资源,加快推进产业要素配置。

  除了在传统产业上发挥优势外,平顶山还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步伐。“比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现在平顶山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融入都市圈的步伐中,也要从这些产业发力,加强创新力度,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胡中辉说。

  其实,新兴产业布局,平顶山已有谋划。2022年平顶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启动建设平顶山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教绿谷”,打造集聚创新要素的“双引擎”和“强磁场”。

  【专家】

  “1+8”将辐射豫南、豫西

  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原动力”

  从“1+4”,扩容为“1+8”,郑州都市圈的内涵和外延均有所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陈耀说,都市圈主要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之前“1+4”的郑州都市圈,主要侧重在距离较近的豫中和豫北城市,对相对较远的豫南和豫西地区带动作用有限。这次拓展到“1+8”,其实就是进一步向豫西豫南这两个方向拓展,扩大都市圈辐射面。

  对于新纳入的四个城市,陈耀认为,在城市功能和产业上各有侧重,是着眼于带动全省经济的战略性考虑。“例如洛阳,既是古都,又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纳入都市圈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新的都市圈的规划既考虑到了城市联系、功能互补和产业支撑,又能够引领带动省域未来的长远发展。”

  郑州都市圈扩容,却并不是“+4”那么简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它将为郑州乃至中原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可以极大地提高郑州都市圈在全国都市圈中的影响力,有利于丰富郑州都市圈内涵,壮大郑州都市圈规模,促进郑州都市圈向高能高效高质递进。

  而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孔伟艳看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都市圈的形成和壮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河南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圈,统筹规划产业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产业,一体化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能够为区域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议】

  加快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建设

  共构圈内制度和监管体系

  郑州大都市圈,如何更好发展?

  陈耀认为,首先周边城市要建立和提高与郑州中心城市的交通网络密度,特别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使得其他城市都能快速地和郑州建立便捷、高效的联系。其次,要在产业上形成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每个城市都要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和省会城市郑州建立紧密的关系,尤其要善于利用郑州的优质的资源,比如金融、科技资源、高校资源以及科研成果等,在科技创新上能够走得更快一些。

  孔伟艳认为,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同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之间交通便捷。郑州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强同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联系,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共享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

  宋向清建议说,郑州都市圈,应共构圈内制度和监管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市场,统一海关,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要素在都市圈内高效自由流动,从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都市圈招商引资联动和重大项目联调创造条件。

  【观点】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欠缺

  距离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还有差距

  建设大都市圈,还需正视短板和不足。孔伟艳说,郑州打造大都市圈的短板是首位度不高,欠缺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一体化程度不高。同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影响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

  孔伟艳建议,按照经济和人口规模形成“1+4+1+3”的城市梯队,加快发展郑州大都市圈中心区、新乡、焦作、开封、许昌大都市圈门户、洛阳区域中心城市和漯河、济源、平顶山重要节点城市。按照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对9个地市进行功能分区,形成产业集群。

  宋向清说,郑州都市圈要始终围绕交通、金融、产业和文化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进行顶层设计,要使“1+8”真正形成一个团队,实现联动、互补、共生共融、群进群出,而不是形式上的“1+8”,在执行中互争资源,各自为政,致使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陈耀说,郑州都市圈距离“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目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郑州都市圈一定要从提升创新能力着手,争取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平台在郑州落地,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在此基础上,围绕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展新兴产业,才能够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